词条 | 萧琮 |
释义 | 萧琮 (?—607?)即后梁末主。字温文。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祖詧,梁昭明太子萧统子,初封岳阳王,镇襄阳。侯景之乱后,因与梁元帝萧绎不和,其弟萧誉为元帝所杀,遂降西魏。及西魏克江陵,即立詧为后梁主,是为后梁宣帝。传子岿,卒于隋文帝开皇五年(585),为后梁明帝。隋文帝立,以琮为后梁主,开皇七年(587),征入朝,其叔萧岩等遂谋以江陵降陈,事败,奔陈,隋文帝遂废梁国,封琮为莒国公。隋炀帝立,以萧后故,颇见亲重,拜内史令,改封梁公。琮与隋将贺若弼友善,弼诛,会有童谣云:“萧萧亦复起。”遂彼废于家,未几卒。 萧琮自幼博学有文义,有集七卷,佚。今存《奉和御制夜观星示百僚诗》一首,见《初学记》卷一,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文一篇,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