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翥 |
释义 | 高翥 (1170——1241)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颖拔不羁,及累试不第,即弃去,致力于诗,师事林宪,得其句法。题所居曰“信天巢”,与诗友唱酬为乐。隐居教授,多所成就。既而游历钱塘﹑金陵﹑洞庭﹑彭蠡,登临名山大川,当世名流如杜旃﹑周文璞﹑刘过﹑释义铦皆与游,而多随陈宓﹑许复道游宦。晚年归隐西湖,与周文璞诗酒相乐。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高翥颇有才情,笔力甚健。其诗与陆游﹑杨万里诸人都有渊源。其《船户》等诗,以通俗的语言写通俗的题材,代表了当时江湖诗风中求俗的一面。《秋日田父辞二首》﹑《春情四首》﹑《无题》等诗,颇富民歌情味。《秋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豆花似解通叙好,引蔓殷勤远过墙。”“衔”﹑“传”﹑“引”三字,虽刻意锤炼,但并不影响全篇的流丽自然,与同时四灵的诗颇为相似。又如《秋晚即事》:“江头风叶舞低回,催得浓云顷刻开。万里碧天红日晚,数声新雁送寒来。”一气呵成,有杨万里之风。其诗颇为后人推重,如黄宗羲许为“千年以来”余姚人的“诗祖”(《景州诗集序》);谭嗣同幼年读其诗,深为《清明日对酒》中的诗句所感动(《城南旧铭并序》)。著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菊涧小集》一卷,有《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顾氏读画斋《中兴群公吟稿》录其诗二卷;清高士奇辑为《信天巢遗稿》一卷,有康熙刻本﹑《四库全书》本;裔孙高敬璋有纂注本,缪荃孙所藏。《全宋诗》卷二八五八至二八五九录其诗二卷。事迹见孙德之《菊涧高君墓铭》﹑姚燧《菊涧集序》。(张宏生)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