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瑀 |
释义 | 萧瑀 (574——647)字时文,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后梁明帝萧岿之子。九岁,封新安王。十四岁国亡,入长安。隋文帝时,为右千牛。炀帝时,因姊为皇后,甚受亲宠,历官尚衣奉御﹑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内史侍郎。大业末,出为河池郡守。归唐后,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武德元年,迁内史令。又为雍州都督。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太宗即位后,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元年十二月,因与房玄龄等有隙而罢相。四年二月,以太常卿为御史大夫,参议朝政。七月,罢为太子少傅。旋出为晋州都督。六年,授特进,行太常卿。八年,为河南道巡省大使。九年,复参预朝政。十年十二月,罢为岐州刺史。十七年四月,为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图形凌烟阁。二十年四月罢相。十月,贬商州刺史。二十一年,征授金紫光禄大夫,复封宋国公。是年卒,年七十四。谥贞褊。肖瑀通经术,能属文,耽信佛教。有文集一卷,不存。《全唐文》卷一三三收文一篇。《旧唐书》卷六三﹑《新唐书》卷一○一有传,参《新唐书·艺文志》﹑《宰相表》。(陈尚君)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