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侯湛 |
释义 | 夏侯湛 (243—291)魏﹑晋间诗人﹑辞赋家。字孝若。谯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世为曹魏豪门。湛貌美有才,善构新词。貌美,与潘岳友善,京师誉为“连璧”。魏末,为太尉掾。晋武帝太始四年(268),与挚虞等同举贤良,对策中第,授郎中。久不迁转,乃作《抵疑》以自慰自释。著《魏书》,见陈寿书,遂辍笔。后选补太子舍人,以山涛荐,转尚书郎,出为野王令。政务清闲,作《昆弟诰》,诫诸弟以仁义﹑修身,文辞追摹《尚书》。居野王又累年不调,咸宁中或稍后,内迁中书侍郎。太康中,出补南阳相,在任作《张平子碑》,称张衡“下笔流藻,潜思发义,文无择辞,言必华丽”。以家艰乞还。太康十年(289),起为太子仆,未之官而武帝卒。惠帝即位,授散骑常侍。元康元年(291)五月,卒。年四十九。遗命薄葬。潘岳为作诔文。 湛博学,文擅众体。《文心雕龙·才略》论“夏侯孝若具体而皆微”,与成公绥﹑曹摅﹑张翰并列。《晋书》本传“史臣曰”则称其“掞蔚春华,时标丽藻”。本传记其著论三十余篇,别为一家之言。《隋书·经籍志》录其有《新论》十卷,马国翰《玉函山房辑逸丛书》有辑本,且以《抵疑》即为《新论》中一篇。有集十卷,佚。今存诗十首,其《周诗》意在补《诗经》中《南陔》等逸诗六篇,今存一篇。潘岳曾大加称赏,作《家风诗》以同声相应。所存《山路吟》﹑《春可乐》等骚体杂言九篇,文体介诗赋之间,影响及于东晋南朝湛方生﹑谢庄﹑沈约等。存诗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湛赋作今存二十五篇,于魏﹑晋作家中居前列,所存赞﹑传﹑碑﹑铭及论文等近二十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