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粲 |
释义 | 王粲 (177—217)东汉末诗人﹑辞赋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祖畅,与李膺﹑荀翌等并列党人“八俊”。父谦,为何进长史。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劫持献帝迁长安,粲随父西迁。在长安为蔡邕所赏,谓书籍文章,身后尽当赠粲。初平三年,司徒辟,辞不就,与士孙萌至荆州依刘表,途中作《七哀诗》(“西京乱无象”)。时中原军阀混战,刘表据荆州自保,文人学士往投者数以千计。表赏王粲之才而嫌其貌陋,故粲在荆州抱负不伸。建安初,有《赠士孙文始》诗。三年(192),为刘表作《三辅论》,后又作《与袁谭袁尚书》﹑《荆州文学记官志》等。十年前后,作《登楼赋》,为今传汉末小赋名作。粲在荆州,曾钻研经学,与经学家宋忠交往。又尝自长江东下,抵吴会,临海,有《游海赋》。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琮降,粲遂入操幕,赐爵关内侯。随军至江陵,作《神女赋》。赤壁战后,一度北返,有《初征赋》。十五年春,入邺。十六年,随曹操西征马超,过首阳山,作《吊夷齐文》;年末,过三良冢,有《咏史》诗。十八年,操进魏公,魏国建,授粲侍中。史称“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作《太庙颂》等庙堂乐章。二十一年冬,从曹操南征孙权。二十二年(217)正月,病卒于返邺途中。年四十一。曹植为作《王仲宣诔》。粲生前好驴鸣,下葬毕,曹丕令赴葬者各作驴鸣一声以送之。在建安七子中,粲最为曹氏父子所信赖,官爵亦最高。 粲博闻强记,读道边碑一过即能背诵。通经学,能算术,又多才艺,曹植诔文称其“何道不洽,何艺不闲。棋局逞巧,博弈唯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以为宿构。曹丕《典论·论文》盛称其辞赋,评为扬雄﹑班固之俦,又言其所善,古人无以过。钟嵘《诗品》列之于上品,谓“发愀怆之辞,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文心雕龙·才略》则并称其诗赋,谓“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其七子之冠冕乎”。要之,其前期作品,多写乱离之状,怀才不遇之感;后期归曹操,仕途通达,诗文多颂扬之作,情调亦见昂扬奋发。《魏志》本传记粲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隋书·经籍志》录有《王粲集》十一卷,佚。明人辑录遗文,杨德周《王仲宣集》有《汇刻建安七子集》本;张溥《王侍中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今人俞绍初《建安七子集》又续有校补,录文近五十篇,诗二十五首,并佚句。《隋书·经籍志》又录其《尚书释问》四卷﹑《汉末英雄记》十卷﹑《去伐论集》三卷,均佚。《汉末英雄记》有黄奭辑本,书名冠以“汉末”,且书中记曹操,或直书其名,或书“太祖”,或书“曹公”,似非尽出王粲一人之手。《去伐论集》,或以为后人集有关“去伐”之论为一集,粲作居首,故冠以其名。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