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禹偁
释义
王禹偁

(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世为农家子,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重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授成武县主簿。次年,徙知长洲县,改大理评事。端拱初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献《端拱箴》,又献《御戎十策》,太宗大加称赏。淳化二年,太宗亲试贡士,禹偁赋诗立就,拜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以庐州尼道安诉讼徐铉案受牵连,坐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四年,召拜左正言,直昭文馆,出知单州。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以上疏言孝章皇后礼仪事,坐谤讪罢职,出知滁州。次年,移知扬州。真宗即位,禹偁上疏言五事,召还,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以禹偁议论轻重其间,落知制诰,出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有“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之语。四年,徙蕲州,病卒,年四十八。禹偁喜奖掖后学,后进有词艺者,为之延誉称扬,当时名士多出其门下,俨然为一代文学宗师。又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为文著书多涉规讽,切中时政弊病,开庆历新政之端。又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之先驱,以变革文风为己任,其《送孙何序》称:“咸通以来,斯文不竟,革弊复古,宜其有闻。”所著诗文全变唐末五代雕绘纤弱之习,亦不为柳开等宋初作家之奇僻艰涩,自谓“文以传道明心”,文辞当“易道易晓”,故为文章“远师六经,近师吏部”,“简易醇真,得古作者之体”(沈虞卿《小畜集跋》)。其骈俪文用典精切,辞藻宏丽,为一时大手笔,吴处厚列举其《赵普挽词》﹑《宋湜挽词》,称为“传信之篇”(《青箱杂记》卷六)。其文章主要以记事散文见长,多传世名篇,如《录海人书》﹑《唐河店妪传》﹑《四皓庙碑》﹑《答郑褒书》﹑《答张扶书》等篇均为其散文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安石以为胜于欧阳修《醉翁亭记》;楼昉亦谓《待漏院记》虽未能全免五代俳俪习气,然而“词严气正,可以想见其人,亦自得体”;《寿城碑》则“胸襟宇量,直与岳阳洞庭同其广大”(均见《崇古文诀》卷一六)。诗歌五言学杜甫﹑七言学白居易,《示子》诗云:“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足见其诗歌创作宗旨。其诗有感慨国事﹑心系百姓疾苦者,如《庆州败》﹑《感流亡》;有表现农民辛劳者,如《畬田曲》,均类似白居易之讽谕诗。也有一些诗风格平和晓畅,如《病起思归》,纪昀以为“元之诗学白,此二诗和平清稳,乃胜乐天”,真为“诗人之笔”(《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四)。另外,《锡宴清明日》﹑《清明》﹑《春日杂兴》﹑《送孙何入史馆》﹑《过鸿沟》诸诗,均为脍炙人口之作。词作仅有《点绛唇》词一首,有“小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之句,刻画景物亦清丽可爱(《词苑萃编》卷四引《词苑》)。平生撰著极富,著有《小畜集》三十卷﹑《别集》二十卷﹑《奏议》三卷﹑《承明集》十卷﹑《制诰集》十二卷﹑《四六》一卷(《通志·艺文略八》),又著有《后集诗》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史学著述有《五代史阙文》一卷,今存。现存文集有《王黄州小畜集》三十卷,有绍兴十七年黄州刻递修本﹑清乾隆间爱日堂刻本﹑四部丛刊本;又有《王黄州小畜外集》二十卷,存卷七至十三,有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刻本﹑四部丛刊本。文集选注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王禹偁诗文选》。《全宋词》第一册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五九至七二录其诗十三卷。《全宋文》卷一三七至一五八收其文二十二卷。事迹见《宋史》卷二九三本传。今人黄启方撰有《王禹偁年谱简编》(《幼狮学志》十五卷一期),徐规有《王禹偁著作事迹编年》。(棘园)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0: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