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闾 |
释义 | 高闾 (424?—502)北朝魏作家。字阎士。渔阳雍奴(今天津武清县西北)人。闾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文才㑺伟,下笔成章。本名驴,司徒奇其才,乃为改名闾而字焉。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徵拜中书博士。文成帝和平末(465),迁中书侍郎。文成帝卒,乙浑擅权,文明太后冯氏临朝,诛浑,引闾与高允入禁内,参决大政。后与尉元赴徐州,闾先入彭城,收其管籥。尉元奏闾为东徐州刺史,后还平城,加昭武将军。及献文帝禅位孝文帝,闾上表颂。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献文帝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尝奉命作《鹿苑颂》﹑《北伐碑》,为献文帝所称赏。孝文帝承明初(476),为中书令。文明太后重之,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出其手。孝文太和三年(479)出师讨淮北,闾上表论四难。后迁尚书﹑中书监,又尝上表论官禄﹑守边诸事,及面论伐柔然之策,多为朝廷所纳。后奉诏与太常釆雅乐以营金石。孝文帝迁洛,闾谏,又欲都邺,孝文帝颇嫌之。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到邺,闾求为本州刺史,帝以为“闾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忌退,有尘谦德”,授幽州刺史。宣武帝立,累表求逊位。景明三年卒。本传谓“闾好为文章,军国书檄﹑诏令﹑碑颂﹑铭赞百余篇,集为三十卷。其文亦高允之流,后称二高,为当时所服”。然其集《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据《魏书·胡叟传》,闾尝作《宣命赋》,胡叟为之序。赋今亦佚。今仅《魏书》本传所载表数篇及《至德颂》一篇存。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虽不得为大家,然文釆略胜崔浩﹑高允,盖北朝文人年代愈后,浸渍魏晋以后文风益深,而文釆亦随之华丽。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