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蝶仙 |
释义 | 陈蝶仙 (1879—1940)原名寿同,字昆叔;后改名栩,改字栩园,号蝶仙(以此行世);别署天虚我生﹑太常仙蝶﹑惜红生﹑国货之隐者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父福元业医兼相面,并善音律。其塾师于四书五经之外,亦授诗古文辞。十余岁即有《惜红精舍诗》刊行于世。继而又辑《一粟园丛书》。曾中副贡。不喜仕宦,遂弃举子业而专心著述,初以诗词投稿于上海《同文沪报》等报刊。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杭州《大观报》主编,并著《潇湘影弹词》等。二十四年著长篇小说《泪珠缘》,为鸳鸯蝴蝶派小说之滥觞,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光绪二十七年在杭州创设萃利公司,经营文具纸张﹑化学仪器﹑留声机﹑无声影片等,不久倒闭。次年创办石印局,不久毁于一炬。继而创办图书馆,组织文学社团饱目社,并向日人学习化学知识。光绪三十三年赴沪创办著作林社,并创办《著作林》杂志。从宣统元年(1909)起,先后在绍兴﹑靖江﹑淮安等县充当幕僚及下级官吏。1912年充镇海代理县知事,不久辞职返沪。从1913年起,先后任《游戏杂志》﹑《女子世界》﹑《申报》附刊《自由谈》主编。且在《自由谈》上开辟“家庭常识”专栏,介绍造肥皂﹑造火柴﹑造糖﹑造樟脑﹑造酱油以及摄影﹑镀金等科学知识,后辑为《家庭常识汇编》八集。1916年加入革命文学团体南社。1918年7月正式成立家庭工业社,任经理,其子陈小蝶任副经理。最初仅制造无敌牌牙粉。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制造牙粉﹑造纸﹑制盒﹑造镁﹑造蚊香﹑造玻璃﹑印刷等多家工厂兼经销部的大型企业集团,资本增加至五十万元。在抵制洋货(特别是日货)及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方面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家庭工业受到严重摧残,陈蝶仙仍然在西南大后方坚持办厂,直至去世为止。 陈蝶仙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诗﹑词﹑散文﹑戏曲﹑小说﹑弹词皆能,文思敏捷。虽在三十岁以后主要献身于工业,从未停止写作。各种作品多达百余种。除前述者外,创作小说有《玉田恨史》﹑《美人泪》﹑《黄金祟》﹑《火中莲》﹑《情网蛛丝》﹑《孽海疑云》等;翻译小说有《杜宾塞探案》﹑《桑狄克侦探案》﹑《亚森罗频奇案》﹑《福尔摩斯侦探案》等;剧本有《花木兰传奇》﹑《落花梦传奇》﹑《桐花笺传奇》﹑《媚红楼传奇》﹑《自由花传奇》﹑《白蝴蝶传奇》等;其他文学著作有《天虚我生诗词曲稿》﹑《栩园唱和录》﹑《栩园诗剩》﹑《瓜山竹枝词》﹑《耳顺集》﹑《文牍荟存》﹑《栩园话》﹑《栩园新乐谱》﹑《惜红轩琴谱》﹑诗《九宫曲谱正宗》﹑《音律指掌》﹑《考证白香词谱》等。另有《实业浅说》﹑《西药指南》﹑《工商尺牍》﹑《菌类食谱》等。生平事迹见陈定山《我的父亲天虚我生——国货之隐者》(台北《传记文学》第三十二卷第五期至第六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人物传》卷三《陈蝶仙》等。(裴效维)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