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偕灿 |
释义 | 陈偕灿 (1789—1861)字少香,别号咄咄斋居士﹑咄翁﹑苏翁。江西宜黄人。年九岁即能以“槐花黄,举子忙”巧对“《文选》熟,秀才足”。年十二,习举子业。以家贫,年十六即设馆授徒。年十九应府试,博第一名,应聘为宜黄凤冈书院讲习。道光元年(1821)中举。屡应礼部试均落第。十二年,入京任教习。十八年,为闽中教习。一度代理长泰﹑惠安知县,以善于调解民间械斗而受到称颂。二十年,以母丧去官,遂不复出仕。论诗以追求自然﹑真趣与性灵为依归。自称“夙好吟咏,读汉﹑魏﹑六朝﹑唐﹑宋诸家诗,稍得其胎息气味,然不欲专事模拟。窃谓所得浅深,视己力之所至为程,但期无乖于风雅之道而止。中年复膺多故,所遇辄坎坷,饥驱奔走,历齐﹑鲁﹑燕﹑赵﹑吴﹑越﹑闽﹑楚诸邦,流离颠沛,厄塞险阻。其中山川雨雪之苦,羁旅迁谪之况,往往于诗发之。每至日暮途穷,登高吊古,酒酣耳热,携惊人句,搔首问青天,至于激切悲啸,慷慨泣下而不能自已。于是乎伸纸,滚滚长言之,嗟叹之,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如豪竹哀丝,急管繁弦之杂沓并作,突然而来,戛然而止”(《鸥汀渔隐诗集·自序》)。吴嵩梁《鸥汀渔隐诗集·序》曰:“大概二十以前诗近香山,二十以后兼师宋人,三十以后则出入三唐,各体皆工。”著有《鸥汀渔隐诗集》六卷﹑《鸥汀渔隐诗续集》三卷﹑《鸥汀渔隐诗外集》。生平事迹散见于诗集自序及他人序文。(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