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翱 |
释义 | 谢翱 (1249——1295)字皋羽,自号晞发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今属福建)。咸淳间试进士不第,慨然倡古文,作《宋铙歌鼓吹曲》﹑《宋骑吹曲》上太常,传唱一时,吴莱称其记宋太祖“东征西讨之事”,“文句炫煌,音韵雄壮,如使人亲在短箫鼓吹间”(《宋铙歌骑吹曲序》)。德祐二年,率乡兵数百人投文天祥于延平,任谘议参军。景炎二年,以文天祥被俘,潜逃至浙东,寄居山阴王修竹家。三年,元浮屠总统杨琏真伽尽发宋帝后陵墓,翱与唐珏﹑林景熙等密收遗骨,葬于兰亭附近,作《冬青引别玉潜》一诗纪其事。其后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诗社。元贞元年,卒于杭州,年四十七。南宋之末,文体卑弱,翱所为诗文桀骜有奇气,宋濂称其诗直溯盛唐而上,卓有风人意味,“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代表作有哭祭文天祥的《登西台恸哭记》,慷慨悲歌,感人至深,有屈原《离骚》﹑《招魂》之意(许元《跋西台恸哭记注》)。其他散文也“规柳及韩”(《谢君皋羽行状》),如《金华洞记》等。其诗以歌行知名,“乐府诸体似李贺﹑张籍,近体出入(孟)郊﹑(贾)岛间”(储巏《弘治本晞发集引》),杨慎称其诗“精致奇峭”,《鸿门宴》之作,“虽李贺复生,亦当心服”(《升庵诗话》卷一四)。代表作有《短歌行》﹑《花卿冢行》﹑《铁如意》等,想像丰富,构思奇特,“最为矫健”(《柳亭诗话》卷二)。近体诗则沉痛含蓄,如《效孟郊体》﹑《西台哭所思》﹑《过杭州故宫》﹑《书文山卷后》等,以溅血之笔,抒亡国之痛。唯其诗文多用隐语,如《冬青树引》等篇,颇费索解。所著《金华游录》一卷,有《宝颜堂秘笈》本;《楚辞芳草谱》一卷,有《说郛》本;《晞发集》六卷﹑附录一卷,有明弘治十四年刻本;《晞发集》十卷﹑遗集二卷﹑附《天地间集》一卷,有清康熙四十一年平湖陆氏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六八七至三六九二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八三四三收有其文。事迹见本集附录方凤《谢君皋羽行状》﹑任士林《谢翱传》,清徐沁编有《谢皋羽年谱》。(吴洪泽)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