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德裕
释义
李德裕

(787——850)字文饶,初名缄,行九。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生于西京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安邑坊。元和元年,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次年,以父居相位,避嫌解职,受辟为诸府从事。十二年为河东节度使张弘靖掌书记。十四年随张弘靖入朝,除监察御史。穆宗即位,为翰林学士,旋加屯田员外郎。长庆元年,迁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加翰林承旨学士。二月,擢中书舍人,旋改御史中丞。九月,出为浙西观察使。在任奏毁淫昏庙一千余所,又下令禁止佛寺任意度人为僧。大和三年八月,入为兵部侍郎,历义成军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七年二月,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年十月罢相,复出为浙西节度使。九年,因受李宗闵﹑郑注构陷,贬袁州长史。开成元年三月,改为滁州刺史。旋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居平泉别墅。十一月,出为浙西观察使。二年五月,改淮南节度使。五年七月,武宗下诏征李德裕入朝。九月,入居相位。力主安边削藩,沮遏朋党。佐武宗击败回纥乌介可汗,迎还大和公主,讨平擅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稹。会昌四年八月,以功兼守太尉,进爵卫国公。大中初,因受牛党成员白敏中﹑令狐绹中伤,由太子少保﹑东都留守贬潮州司马。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三年十二月,卒于任所。李德裕以器业自负,明辩有风采。好著书为文,奖善嫉恶。虽位极台辅,而读书不辍。尤精《汉书》﹑《左传》。与诗人刘禹锡﹑元稹﹑李商隐﹑温庭筠﹑杜牧均有交往。一生著述甚富。《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按即《会昌一品集》﹑又名《李文饶文集》﹑《李卫公文集》)二○卷及《次柳氏旧闻》﹑《御臣要略》﹑《伐叛志》﹑《献替录》﹑《穷愁志》等。《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会昌一品集》二○卷﹑《次柳氏旧闻》一卷﹑《御臣要略》﹑《文武两朝献替记》三卷﹑《会昌伐叛记》一卷外,尚载《上党纪叛》一卷﹑《异域归忠传》二卷﹑《西南备边录》一三卷及与刘禹锡唱和之《吴蜀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德裕删编《大和辩谤略》三卷。洪迈《容斋三笔》卷六著录李德裕《辋川图跋》一卷。今仅存《会昌一品集》及《次柳氏旧闻》一七条,余并佚。传本《会昌一品集》计有正编二○卷,别集一○卷﹑外集(即《穷愁志》)四卷,另有补遗若干篇。其中杂有伪作。其诗文历来颇受好评。王世贞云:“得文饶《一品集》读之,无论其文辞剀凿瑰丽而已,即揣摩悬断,曲中利害,虽晁(错)﹑陆(贽)不及也。”(《弇州山人稿·读会昌一品集》)王士禛云:“《会昌一品制集》骈偶之中,雄奇骏伟,与陆宣公上下。别集忆平泉五言诸诗,较白乐天﹑刘梦得不啻过之。”(《池北偶谈》卷一七)《全唐文》编其文为二六卷,见卷六九六至七一一,《唐文拾遗》卷二八收文五篇,《唐文续拾》卷六又补一篇。《全唐诗》卷四七五编其诗一卷,《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六补三首又二句,《续拾》卷二九又补六首又一六句。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七四﹑《新唐书》卷一八○本传。有傅璇琮著《李德裕年谱》。(吴汝煜)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 2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