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袁枚
释义
袁枚

(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又号小仓山居士。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分拣江南知县,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四县,有政声。在江宁任,购小仓山隋氏废园,略加修葺,改名随园。乾隆十三年辞官后,遂居园中,以诗酒自娱,并广交朋友,虽不再出仕,而享盛名。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云:“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又云:“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袁枚为乾隆时之著名诗人,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赵﹑蒋又公认袁枚第一,两家诗集均请袁枚作序。袁枚享盛誉之重要原因,是其所倡“性灵说”,在当时广为流行。郭麐《灵芬馆诗话》即云:“随园出而独标性灵,天下靡然从之。”所谓“性灵说”,就是继承钟嵘﹑皎然﹑司空图﹑严羽等所主张的诗歌内容必须“吟咏情性”和诗歌风格的自然流畅。袁枚在《答蕺园论诗书》中云:“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续诗品·神悟》又要求“但见性情,不著文字”。袁枚要求性情的真实,《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云:“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同时要求抒写性情之笔触的灵巧,《随园诗话补遗》卷二云:“笔性灵,则写忠孝节义俱有生气,笔性笨,虽咏闺房女儿,亦少风情。”袁枚的诗歌创作,则是其“性灵说”诗论的实践。由于乾隆时代沉闷的政治空气和袁枚本身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袁枚诗歌中的性情,大多是对风花雪月的感受,有些诗作甚至过于轻佻浮艳,故朱庭珍《筱园诗话》云:“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实风雅之蠹﹑六义之罪魁矣。”当然,袁枚也有一些反映社会内容的诗歌。就诗歌的艺术风格而言,袁枚诗作真率自然,清新灵巧。但由于过于追求真率,不免轻率和草率;过于追求通俗,又不免流俗和鄙俗。故黄培芳《香石诗话》云:“子才之诗,所谓才力不薄,只是夸多斗巧,笔舌澜翻,按之不免轻剽脆滑,此真是薄也。”虽言之过重,然击中要害。袁枚亦工文章,自称“好韩﹑柳,亦为徐﹑庾”(《答友人某论文书》),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谓其“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袁枚还擅志怪小说,所撰《子不语》,一名《新齐谐》,流行甚广,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价为“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著有《小仓山房诗集》三十七卷﹑《补遗》二卷﹑《文集》三十五卷﹑《外集》八卷﹑《尺牍》十卷﹑《随园诗话》十六卷﹑《补遗》十卷﹑《随园随笔》二十八卷﹑《子不语》二十四卷﹑《续》十卷﹑《袁太史时文》一卷﹑《牍外余言》一卷﹑均刊入《随园三十八种》。另有《续诗品》一卷,刊入《昭代丛书》。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二﹑《清史列传》七二《文苑传》三﹑姚鼐《袁随园墓志铭》﹑孙星衍《袁君枚传》﹑方浚师《随园先生年谱》﹑杨鸿烈《袁枚年谱》。(马卫中)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