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姚鼐 |
释义 | 姚鼐 (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榖,又字稽川,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三十六年擢刑部郎中。三十八年选入四库全书馆。翌年秋乞病告归。后掌教扬州“梅花”﹑安庆“敬敷”﹑歙县“紫阳”﹑江宁“钟山”诸书院,凡四十年。“士子得以及门为幸”。门下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四人,称为高第弟子。卒于江宁讲席。姚鼐早年慕效其乡先辈方苞,而受学于伯父姚范及同乡刘大櫆。能光大师说。在京之时,歙县程晋芳﹑历城周书昌为之语曰:“昔有方侍郎(苞),今有刘先生(大櫆),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世遂有“桐城派”之名。鼐继方﹑刘后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其论学主张集“义理”﹑“考据”﹑“文章”三者之长,并不偏执一端,而排斥另一端。不拘汉宋门户。论文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说及刘大櫆的“神气音节”说。将“所以为文者”分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个方面。认为作文须由“格﹑律﹑声﹑色”的“文之粗”而会“神﹑理﹑气﹑味”的“文之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又将文章风格总分为“阳刚”﹑“阴柔”两大类,并认为作文须调剂“阳刚”﹑“阴柔”。虽各有所偏,也不能“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又选《古文辞类纂》为学者范本。推崇司马迁﹑韩愈﹑欧阳修﹑归有光等著名作家。其本人于这些大家及庄子等亦深有所得。所为文,陈用光以为奄有“义理﹑考据﹑文章三者之长,独辟一家之境”。方东树谓其为文“净洁而精微”。鼐亦善诗。以“镕铸唐﹑宋”作为论诗宗旨。颇不满于当时袁枚的诗风,而提倡宋代黄庭坚之诗。为补王士禛《古体诗钞》的不足,又选《五七言今体诗钞》及《山谷诗钞》,为学者“昭示正轨”。所为诗“清真朴老”﹑“精深博大”。于李商隐﹑黄庭坚所得甚深。对近代曾国藩及宗宋诗风的兴起,有重要影响。鼐于诗文外,亦能考据。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三八卷(文集一六卷﹑后集一○卷及诗集一○卷﹑后集一卷﹑外集一卷)﹑《法帖题跋》三卷﹑《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补注各一卷﹑《国语补注》一卷﹑《九经说》一七卷﹑《惜抱轩笔记》八卷,皆收入《惜抱轩全集》。全集外尚有《惜抱先生尺牍》八卷及补编二卷﹑《惜抱轩书录》四卷﹑《惜抱轩时文》一卷﹑《老子章义》二卷﹑《庄子章义》五卷附录一卷﹑《前后藏考》一卷﹑《五岳说》一卷﹑《江宁府志》五六卷。诗集有姚永朴释本。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二﹑《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毛岳生《姚先生墓志铭》﹑吴德旋《姚惜抱先生墓表》﹑陈用光《姚先生行状》﹑姚莹《刑部郎中从祖惜抱先生行状》﹑郑福照《姚惜抱先生年谱》。(马亚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