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蓝仁 |
释义 | 蓝仁 (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福建建宁府崇安人。元末清江杜本隐于武夷,崇尚古学,蓝仁与弟蓝智俱往师之,杜授以诗法,仁﹑智遂谢科举,一意为诗。后仁被辟为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未赴。入明,例徙濠梁,数月放归。明初随例徙临濠者,多为曾仕张士诚者。其集中有《甲寅仲冬摄官》诗,甲寅为洪武七年(1374),其《述怀》诗又有“无才甘下位,有识笑庸人”﹑“何事渔矶弃,空烦鹊印随”等语,则放归后又尝仕宦,始末不可考矣。兄弟俱以诗名于闽省,开“闽中十子”先声。惟二蓝诗集绝少流传,徐熥辑《晋安风雅》未及二蓝,似亦未见。蓝仁所著,现仅存嘉靖五年(1526)其六世孙蓝鉏等重刊本《蓝山先生诗集》六卷,收诗凡六百八十余首,有洪武庚辰(建文二年,1400)倪伯文《武夷蓝静之先生诗集序》﹑正统二年(1437)陈琏《武夷蓝静之先生诗序》。清人开《四库》馆,未得二蓝诗集之明刊本,因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二蓝诗,依旧籍所载,釐定蓝仁诗为《蓝山集》六卷,收入《四库全书》。现乾隆翰林院辑抄本(《四库全书》底本)《蓝山集》六卷尚存,惟辑本仅收诗五百余首,少嘉靖刊本一百五十余首。内二蓝诗亦颇有混淆,《蓝山集》误收《蓝涧集》五十余首,《蓝涧集》误收《蓝山集》三十余首。《蓝山集》后有数种清抄本及清光绪四年(1878)侯官郭氏枕石堂刊《二蓝集》本,亦同于乾隆翰林院辑抄本及《四库》本。徐泰《皇明风雅》卷三四录其诗一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五十四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录其诗三十五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一一录其诗二十四首,“诗话”云:“二蓝学文于武夷杜清碧,学诗于四明任松卿。其体格专法唐人,间入中﹑晚。盖‘十子’之先,闽中诗派,实其昆友倡之。”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三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三十首。清郭柏苍《全闽明诗传》卷二录其诗七十二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一六录其诗十六首。生平见清王鸿绪《明史稿列传》卷一六一﹑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五。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