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董仲舒
释义
董仲舒

西汉经学家﹑散文家。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生卒年不详,清苏舆以为约生于文帝元年(179),卒于太初之前(105),似近理,然亦属推测。仲舒少治《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有三年不窥园之传说。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万数。仲舒以元光元年(前134),上《天人三策》,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天人感应”之说,以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其说以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仲舒以为“天不变,道亦不变”,然汉仍秦之弊,亦当改弦更张。武帝颇纳其言,遂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曾上书,民间疾苦,议以盐铁之利悉归于民。武帝以仲舒为江都相。其治国,颇言阴阳灾异之变。会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推其说,属草稿未上。主父偃窃其书而奏之。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武帝赦之。后以为膠西相。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家居。朝廷有大事,使使者问之。以寿终。

仲舒为经学大家,阐《公羊春秋》三统﹑三世之说。《汉书》本传谓“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有“董仲舒百二十三篇”。其所著《春秋繁露》今存,凡十七卷,有清苏輿《春秋繁露义证》。其文今存十九篇,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8: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