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飏 |
释义 | 余飏 (生卒年不详)字赓之,号季芦﹑芦中人。福建兴化府莆田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十年进士,与夏允彝﹑陈子龙等同科,除宣城知县,改宝应﹑上虞。明亡返莆田,弘光朝授官礼部文选司主事,迁南京稽勋司员外郎,改广东按察副使。鲁王入闽(1647)监国,擢右副都御史,与朱继祚在乡组义军抗清。城陷,被执狱中,逾年得释。此后隐居海隅,郁郁而终。曾考证《春秋》,与其兄共著《春秋存俟》十二卷,有弘光元年(1645)文来阁刊本。又有抄本《莆变纪事》不分卷,记明清鼎革之际莆田之动乱。诗文集名《芦中集》,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未见传。清卓尔堪《明遗民诗》录其诗三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六九上录其诗一首。清郑王臣《莆风清籁集》卷三五录其诗二十一首,《兰陔诗话》云:“晚制铁笛,自称老铁,盖以杨廉夫自况也。其诗古体发源汉魏,归宿杜﹑李;近体间出宋﹑元别调。陈伯玑称,其诗可与少谷(郑关夫)﹑石仓(曹学佺)三分鼎峙。”清郭柏苍《全闽明诗传》卷四六录其诗十四首。清涂庆澜《莆阳文辑》卷三录其文一篇。清末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二〇录其诗十首,按云:“赓之近体音节悲壮,多故宫禾黍之思。”生平见《(乾隆)福建通志》卷五一。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