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融 |
释义 | 王融 (467—493)南朝齐诗人﹑骈文家。字元长。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宋大臣王弘曾孙。祖僧达,善诗,宋孝武帝时以傲诞被杀。父道琰,宋后废帝元徽(473—476)中,为庐陵内史,未至郡,卒。融幼孤,母谢氏,教以书学。融博涉有文才,以父宦不达,弱年便思重振家声。齐武帝永明初,举秀才。永明四年(486),为晋安王子懋南中郎行参军,因公事免。寻为竟陵王萧子良司徒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与谢朓﹑范云﹑沈约﹑萧衍等,出入竟陵王西邸,号“竟陵八友”。尝上表齐武帝求自试,书奏,迁秘书丞,寻迁丹阳丞﹑中书郎诸职。永明六﹑七年间,北魏与齐通使,求书籍,朝议不许,融独上书以为宜许,欲促使北魏朝臣汉化,启魏境汉族士人与鲜卑贵族之争而乘其弊。齐武帝所见与此同,事虽不果行,而颇得帝重视。其后,齐武帝有志北伐,命毛惠秀画《汉武北伐图》,融因上疏劝之,且陈求自试之意,益为帝所赏,颇加任用。永明九年及十一年策秀才文,皆融手笔。二文于田制﹑钱币﹑刑法及北伐中原之事,皆致意焉。永明九年三月三日,齐武帝于华林园禊宴朝臣,命群臣作诗,使融为序。融文藻富丽,为时人所称。十一年,帝以融才辩,命接魏使房景高﹑宋弁。房﹑宋在北,已颇闻融名,求观融所为《曲水诗序》,谓胜颜延之所作,且谓“用见齐王之盛”。 王融自恃才地,望为公辅。会朝廷讨雍州刺史王奂,融又上疏请自效,且陈伐魏之计。时,魏有南侵之意,齐武帝使竟陵王子良下令招募士卒,以融为宁朔将军﹑军主,招集“江西伧楚数百人,并有干用”。永明十一年七月,齐武帝疾笃,使子良甲仗入侍医药,且使萧衍﹑范云等皆为帐内军主。融戎服绛衫,欲拒太孙郁林王昭业而立子良。时萧衍握重兵而党于齐明帝萧鸾,事遂不果。及郁林王立,使孔稚珪劾之,遂下狱赐死。 王融与沈约﹑谢朓并称为“永明体”创始者,作诗重声律。《诗品》载,融尝语钟嵘,欲作《知音论》而未就。钟嵘谓声病之说,“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融于永明体之创立,实有功绩。钟嵘虽谓声病说一出,“文多拘忌”,然其说对律诗形成,影响甚大。《诗品》又称融诗好用典,“拘挛补衲,蠹文已甚”;然又谓其“词美英净”,而“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今观融诗,似亦不尽如是。如《饯谢文学离夜》诸作,均清新可喜,诗风与谢朓﹑沈约相近。其《古意》二首,为唐释皎然﹑日释空海所激赏,至推为齐梁佳作,“亦何减于建安?”融小诗如《王孙游》﹑《思公子》,亦多情趣。 《王融集》据《隋书·经籍志》凡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其书久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王宁朔集》一卷。今所存诗七十余首,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六十余篇,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