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左丘明 |
释义 | 左丘明 春秋﹑战国之际散文家。字号﹑生卒年等均不详。《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言孔子作《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论语·公冶长》记孔子语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则左丘明似为七十子之徒。《汉书·艺文志》则于《左氏传》下注“左丘明,鲁太史”。至其姓名,后之学者,或以为姓左,或以为复姓左丘。 《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成书年代早于《公》﹑《穀》,约在战国初期。书为编年体,载《春秋》所记鲁国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代二百五十余年间事,叙事生动跌宕,肖物传神,记言委婉曲折,纵横缜密,历来视为先秦历史散文中成就最高之作。晋杜预《春秋序》称《左传》文缓旨远,“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范宁《穀梁传序》言“左氏艳而富”;唐刘知几《史通·六家》称《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清刘熙载《艺概·文概》谓”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左传》于后世影响极大,《史记》﹑《资治通鉴》于此取资,唐宋以后古文大家亦多奉为典范。 现存最早注本为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清人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传旧注疏证》用力最勤。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广采众家,断以己说,详而不芜,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