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嵇绍 |
释义 | 嵇绍 (252—304)晋诗人。字延祖。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人。嵇康子。十岁,康被杀。武帝咸宁五年(279),时山涛领吏部,乃言于武帝,授秘书丞,入洛。人见之,目为“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裴𬱟亦器重之。累迁汝阴太守。丁母忧,服阕,起为徐州刺史。惠帝元康六年(296),石崇都督青徐。崇骄暴,绍遇之以道,尝作诗劝崇远嗜欲酒色。以长子丧去职。旋起为给事黄门侍郎。不附贾谧,永康元年(300),谧诛,乃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宁元年(301),迁侍中。是年,齐王冏诛赵王伦,执政,骄奢,绍切谏之而不用。寻冏又被诛。永兴元年(304),东海王越挟惠帝北讨成都王颖,军败于荡阴。颖军进逼,百官溃散,惟嵇绍以身扞卫惠帝,遂被杀,血溅帝衣。事平,左右欲浣帝衣,帝虽愚𫘤,亦为感动,曰:“此嵇侍中血,勿去。”东海王越为立碑刊石,又表请赠光禄大夫。 绍性旷达而能自检,山涛称其“平简温敏,有文思,又晓音”。有集二卷,佚。今存《赠石季伦》诗一首,见《艺文类聚》卷二十三;存文五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叙赵至》一文记及其父,为了解嵇康生平之重要资料。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