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柳贯 |
释义 | 柳贯 (1270——1342)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他自幼至老,好学不倦,凡六经﹑百氏﹑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从金履祥学性理之学,又从方凤﹑谢翱等学习古文﹑诗。至京师,得程钜夫﹑吴澄器重。大德间为江山县教谕,迁昌国州学正,历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七十三,门人私谥文肃。他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号儒林四杰,又与黄溍并称黄柳。为人刚直清正。在杭州与宋代遗老宿儒来往颇多,与方回﹑仇远﹑戴表元等交游,在当时南方文坛上颇有名气。他以散文著称,其文多为墓铭碑表和兴学﹑修桥记等,抒写情性思想者不多,有时在文中微露家国兴亡的感慨,如《方先生(凤)墓志铭并序》﹑《题江矶图卷后》﹑《上京纪行诗序》等。黄溍评其文“涵肆演迤,舂容纡余”,余阙评其为文“缜而不繁,工而不镂”。文章一般写得层次复叠多姿,有条不紊,文字于平实中求古奥,长于议论。有些题跋文字短小自然,较碑铭文字活泼。他虽以文知名,但诗作很多,现存诗五百馀首。论诗推崇李白和杜甫。而诗风受江西诗派影响,他自己也说:“诗成置我江西社”。黄溍说他的诗“古硬奇逸”。延祐以后的在朝诗,仍有奇逸之气。其七古长篇,遣词命意都很奇特,也常发议论。五古有被《元明事类钞》称作“诗语宏丽”的《奉陪侍御金源公虎丘之游阅数日乃能成诗以纪览历凡二十五韵》,而有的五古虽有古朴之气,而诗味不浓,如《尊经堂》诗,长达一百四十句,诗中竟谈起了儒实统绪。在各体诗作中,以七律为高。有《柳待制文集》二十卷,系由其门人宋濂和戴良编次,卷首有苏天爵﹑余阙﹑危素等序。另附录一卷,杂录诰敕﹑祭文﹑像赞﹑行状﹑墓表之类,不知何人所编,卷首竟误题为柳贯著,墓表在黄溍集中,又误题为戴良记,但所记较史传为详,可考证柳贯始末。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黄溍《翰林待制柳公墓表》﹑宋濂《故翰林待制……柳先生行状》﹑戴良《祭先师柳待制文》,《元史》卷一八一﹑《金华贤达传》卷一○﹑《吴中人物志》卷一○﹑《姑苏志》卷五七﹑《金华先民传》卷二﹑《元儒考略》卷四﹑《两浙名贤录》卷四六﹑《宋元学案》卷八二﹑《蒙兀儿史记》卷一二○﹑《新元史》卷二三七。(史铁良)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