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尚瑗 |
释义 | 张尚瑗 (生卒年不详)字弘蘧,一字损持,江南吴江(今属江苏)人。1701年前后在世。康熙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外补江西兴国县知县。罢官后曾主豫章书院讲席,不再出仕。初从朱鹤龄讲《春秋》之学,朱氏作《读左日钞》,尚瑗也作《三传折诸》。生平无一日离开书,出入必携书,无一书不读。学博识强,一时鲜有人能与匹敌。作诗文,起先喜爱庾子山和骈体文,中年后发生变化,专为古文辞,诗亦宗法韩愈,工古体诗,兼学杜甫五七律。才情藻逸,性嗜山水,常漫游江湖山林,探幽览胜,并以之入诗。著有《三传折诸》四四卷﹑《读战国策随笔》一卷﹑《石里杂识》一卷及《石里诗钞》﹑《泽家集》等,又主纂康熙《赣州府志》和《潋水志林》。此外,笺疏诸经甚多,诗文亦未能全部刊行于世。唐鉴评《三传折诸》说:“皆引据典核,可资考证。惟其书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每据汉魏以下史事与传文相证,往往支离蔓延,未免芜杂。然取材既广,储蓄遂宏,先儒微言大义,亦多错见于其中。”(《清儒学案小识》卷一三)对于他的诗,论者有誉有毁。郑方坤说:“最工剪刻,峭拔清遒,不作一凡近语。”(《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卷三)袁景辂以为文章“如崇山峻岭,澄渊大河。自是宇内大观,非一丘一壑所可同日语也。……古体诗无一平语,无一弱字”(《国朝松陵诗征》)。卢衍仁曰:“诗才敏丽,奇秀之句似经万炼千锤。恰仍出以自然,合飞舞动宕之妙。”(《诗话选隽》)沈德潜以为“损持太史诗,风神末足,沉着有余,犹画家之颜平原﹑柳诚悬也”。但又称“生平宗法昌黎,故尤工古体诗”(《清诗别裁集》卷一七)。所纂方志,体裁并善,考核也精,为宿老所推重。生平事迹见《光绪吴江县续志·人物》﹑《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卷三﹑《清诗别裁集》卷一七。(陆振岳)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