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柳永
释义
柳永

(987?——1054?)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今名,字耆卿,(《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艺苑雌黄》),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其生卒年史籍无明确记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考证,大约生于雍熙四年,卒于皇祐末﹑至和初,享年约六十七岁。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能改斋斋漫录》卷一六),为睦州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六),尝官晓峰盐场监(《大德昌国图志》卷六),历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授灵台县令,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柳永一生仕途潦倒,宋人笔记中记载柳永尝赋《鹤冲天》词,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宋仁宗临试黜之,云:“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柳永就自称“奉圣旨填词”,日与人醉饮于酒楼之中(《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艺苑雌黄》)。此后他一直沉沦于州县,郁郁不得志而卒。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记载柳永卒后殡于润州僧舍,王安礼为州守,寻其后不得,为出钱葬之。现代学者对此多有怀疑辩驳(参考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前言)。柳永的诗不多,其《煮海歌》为担任盐监官时所作,反映了贫苦盐民的悲惨生活。他一生专意于词的创作,成就显著,其词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较大的创新。他首变五代﹑宋初词多以小令为主的模式,专意创作长调,其词集除有少数小令以外,几乎全是长调,有的甚至是他自创的新调,故李清照称“变旧声作新声”(《词论》)。柳词的内容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大凡羁旅行役﹑歌舞宴饮﹑赠妓送别,都无不涉及。他生活在宋仁宗时相对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享受着都市安闲的生活,用词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其词的内容之一。黄裳评论柳词“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景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黄裳《书乐章集后》)。陈振孙亦云“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望海潮》一词描绘西湖的旖旎风光﹑钱塘都市的繁华景象,以至于后来的笔记附会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因为羡慕江南“桂子”﹑“荷花”,于是方兴南侵之师(《鹤林玉露》丙编卷一)。描写羁旅行役也是柳词的重要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为时人所称道,“客情之凄其,风景之清幽,怀人之绵邈”,尽在其中(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柳永的词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他善于融铸前人佳作入词,《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词,上片末尾“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即化用南唐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意;下片“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又用温庭筠词“过尽千帆皆不是”句意,将闺中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苏轼虽然不满意柳永的词作,对这首词也赞不绝口,以为“‘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侯鲭录》)。柳永的创新还在于运用俚俗辞语入词。《后山诗话》谓其“骫骳从俗,天下咏之”,王灼亦云:“序事闲暇,有首有尾,亦间出佳语,又能择声律谐美者用之,惟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正因为柳永擅长使用平民百姓日常用语入词,故柳词得以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忆帝京词》之“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定风波》词之“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将男女相思怨嗔描绘得生动贴切,活灵活现,然而却以其“俚俗浮艳”,而遭到晏殊的指斥(《画墁录》)。柳永的词作佳篇很多,《满江红》(暮雨初收)﹑《望远行》(长空降瑞)﹑《倾杯乐》(木落霜洲)﹑《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均为脍炙人口之作。著有《乐章集》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至明代毛晋汲古阁刊本合为一卷,然有脱漏。现存柳词版本卷帙各异,主要有:赵琦美校并跋之明抄本《乐章集》二卷;清劳权抄本《乐章集》三卷﹑《续添曲子》一卷;宣统元年吴氏双照楼抄本《柳屯田乐章集》三卷;《四库全书》本《乐章集》一卷。今人整理本有中华书局1994年出版的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二百馀首。《全宋诗》卷一六二录其诗三首。《全宋文》卷五八○收其文一篇。事迹见《能改斋漫录》卷一六﹑《避暑录话》卷下。对柳永的研究论著有缪钺﹑叶嘉莹《灵溪词说》,储皖峰《柳永生卒考》,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李思永《柳永家世生平新考》,薛瑞生《柳永别传》等。(李文泽)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