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雄 |
释义 | 杨雄 (前53—后18)一作“扬雄”。西汉学者﹑思想家﹑辞赋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口吃不能剧谈,好深思,少嗜欲。少时曾好辞赋,常拟司马相如之作以为式。成帝时,有荐雄于帝者,谓其文似司马相如。时成帝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未央宫之承明殿。曾从帝至甘泉,还,奏《甘泉赋》。成帝异之。寻又从成帝至汾阴,作《河东赋》;从羽猎,雄以为古之帝王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麻之地。乃作《校猎赋》(一作《羽猎赋》)以讽谏。其明年,成帝发民入南山捕野兽送长杨射熊馆,令胡人手搏之,帝临观。雄又作《长杨赋》以讽谏。 哀帝立,外戚丁氏﹑傅氏及宠臣董贤用事,附之者多贵。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时有嘲雄者,雄仿东方朔《答客难》,作《解嘲》。又有谓《太玄》太深,为众人所不好,雄又作《解难》以释之。雄作《太玄》十九篇,仿《周易》;又作《法言》十三篇,以仿《论语》。又作《训纂》﹑《九州箴》等。时人莫识,唯刘歆﹑范逡敬之。及王莽时,刘歆子棻﹑甄丰子寻献符命,王莽诛棻。时雄校书天禄阁,棻事连及,雄闻治狱使者来收,从阁上自投下,几死。刘棻曾从雄学奇字,至于符命事,雄实不知。莽寻亦悟之。雄曾作《剧秦美新论》以颂莽德,时人有“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之语以讥之。后病免,莽复召为大夫。年七十一,天凤五年(18)卒。 《汉书·艺文志》著录“杨雄所序三十八篇”,其中《太玄》十九篇﹑《法言》十三篇﹑《乐》四篇﹑《箴》二篇。又“杨雄赋十二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法言》﹑《太玄经》。又《杨雄集》五卷。又有《方言》十三卷,题杨雄撰。《太玄经》﹑《法言》今存。《杨雄集》已佚。《方言》因《汉书·艺文志》不见著录,有疑为非雄作者。今人马学良《方言考原》已考定为雄作。此书为我国最早之方言专著,语言学史之重要资料。 杨雄辞赋多见于《汉书》本传及《文选》,又有《蜀都赋》与《逐贫赋》见《古文苑》。雄之《甘泉》﹑《河东》﹑《羽猎》诸作,大抵学司马相如,似较少创造。《解嘲》虽仿东方朔,而辞采过之。故历来传诵,过于东方朔原作。其《逐贫赋》较平易活泼,不甚雕饰,颇具特色。雄散文亦有名作,如《谏不许单于朝书》,在前代亦颇传诵。至若《剧秦美新论》,虽辞藻华美,而实为谀辞,颇遭历代非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