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星雨集 |
释义 | 星雨集 现代散文集。陈敬容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年11月初版,列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8集之一。收散文小品38篇,分为2辑。1945年秋在重庆结集时写的《题记》指出:“前后两辑中显然有一个大的殊异:第一辑中多半是从闭关生活所发生的压抑而窒闷的声音,第二辑中则是来自比较开扩的生活的比较自由和爽朗的歌唱。”第1辑收《陨落》、《望子的归来》、《流亡图片》、《天使之囚》、《荒场之夜》、《畜类的沉默》等14篇,写于1935年春至1940年秋之间,或抒发个人的抑闷伤感,或叙写流亡逃难经历,或表达内心的寂寞感和失落感,虽说意象迷离,抒写婉约,艺术上刻意求工,但境界狭窄,基调忧郁,与战前何其芳的《画梦录》、方敬的《雨景》等倾向相似。第2辑中的24篇抒情小品,写于1945年3月末至8月底。这时,作者刚从西北回到重庆,挣脱狭隘家庭生活的束缚,获得精神自由。首篇《石室梦》就表现了自我从局促沉闷的“石室”跳出来而置身于大千世界的欢快、激动心情。她内心对自然、对人生、对生命充满着一种“渴意”,“一切全令我感到急切的渴意,不论是大自然的风、云、水和果汁,或艺术品底美、力和热,以及灵魂的纯真、温情与善”(《渴意》)。她自称:“我是一个带着战栗以寻找生命的人——那也是说,我寻找痛苦,和那只在通过了痛苦以后才甘甜地来到的真正的欢欣。”(《动荡的夜》)又说:“我将永远地飞着,唱着,如杜鹃一样;当我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我也不企求一个永远安息的所在。”(《杜鹃》)这种强烈的精神渴望和执着的人生追求贯穿于《星雨集》第2辑的多数作品中。末篇《希望的花环》以3位女神用痛苦编织希望的花环来度送黑夜迎接黎明的幻想性故事,象征中国人民经受8年苦战终获全胜的时代进程,最后情不自禁地发出内心呼喊:“我底祖国呵,我祝福你用痛苦换来的新生,并愿你在充满希望的黎明里永莫忘记长夜的痛苦。”这些作品比第1辑充实开阔,明快爽朗,既保持蕴藉沉思的个人特色,又富于激昂乐观的时代气息。 汪文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6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