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星期文艺学园
释义
星期文艺学园

现代文学社团。这是抗战期间延安的一个以讲习班形式辅导文艺青年业余学习的组织,层次介于鲁迅艺术学院和文艺小组之间。建立文艺学园的倡议是丁玲提出的,不久因皖南事变后一批批作家从大后方到延安来,师资条件成熟,经罗烽、丁玲、雪苇、舒群、萧军等筹备,于1941年5月开学。学员达120多人,每星期日在文化俱乐部上课,届时还有不少旁听者踊跃参加,气氛热烈生动。在当时,这里成了延安的文化中心。第一学期的课程以中国文学史为主,以雪苇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为主课,配合以各地文艺运动的报告。第二学期以创作为主,由作家们讲了25个专题,包括创作的准备、题材、主题、人物、典型、风格与形式、诗的语言、诗的形象等。主讲人除雪苇外还有罗烽、魏东明、李伯钊、柯仲平、丁玲、艾青、高长虹、萧军、立波、荒煤、李雷、吴伯箫、陈企霞、李又然、萧三、何其芳、高阳等。文艺学园看稿委员会由丁玲、白朗、艾青、吴伯箫、李又然、草明、高阳、舒群、欧阳山、雷加、刘白羽、萧军等组成。两学期中学员共交创作187篇,择优介绍到各刊物发表。如晋驼的《李校长》、《皇协军》、《蒸馏》,周英民的《婚事》,江帆的《我的新居》等,分别发表在《解放日报》、《文艺月报》上。1942年8月因整风运动开始,星期文艺学园宣告结束。8月15日《文艺月报》第16期出了“延安星期文艺学园结束纪念特辑”。

范亦毫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6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6: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