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间文学“改旧编新”讨论 |
释义 | 民间文学“改旧编新”讨论 当代民间文学理论论争。80年代初,张弘在一次理论研究会上提出“改旧编新”的主张,而引起论争,因它涉及到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的性质、方向、任务等基本理论,故引起民间文学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张弘认为,在社会主义时期,“一条社会主义时代民间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群众自觉的改旧编新活动”,其基本形式“可能是以党为领导,以流传为基础,以思想进步的有创造能力的民间故事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为骨干的能编者编,能改者改,能讲者讲,能听者听,在流传中改旧编新,在改旧编新中流传的渐进的群众集体创作”。他并由此主张冲破民间文学工作中“文物主义观点”的束缚(《关于民间文学的改旧编新》)。自张弘提出这一意见之后,《民间文学》杂志从1980年第7期起开展了讨论。在讨论中,绝大多数人不同意“改旧编新”论,认为它无视或不承认民间文学的基本创作与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时代混淆了民间文学与群众创作的界限,因而是错误的。也有少数人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改旧编新”,虽然是民间文学发展中客观存在着的现象,但它不是民间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人为地去促进它推动它,只能运用新的时代精神去教育启发广大人民创作流传新的民间文学作品,并对传统作品可以改造的部分进行加工,任何想“超越”或“替代”的作法都是违背群众意愿的。 李稚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5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