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藏楼诗 |
释义 | 海藏楼诗 近代诗集。郑孝胥著。所见有两种版本:①8卷本。1914年武昌刻印,线装2册。卷首有顾云《序》、1914年陈衍《叙》。正文收光绪十五年(1889)至1914年之诗约600首左右。顾云《序》称郑孝胥为“开径独行之人”,其诗为“不食人间烟火者”之作。陈衍《叙》称其“诗始治大谢,浸淫柳州”。光绪十一年(1885)“归自金陵,访余于西门街,则亟称孟东野”。“未久,君将往天津,作五言一首为别,自谓似颜延之”。光绪十五年(1889)、十六年(1890)“手钞诗本,有晚唐韩偓、吴融、唐彦谦诣家,北宋俞圣俞、王荆公诸家,君诗已一变再变为姚合体,为北宋,服膺荆公”。光绪十一年(1885)后“渡海游台,北溯江,游湖南,亦遂变其前诗”。②13卷本。1936年以后刻印,线装4册。扉页仍作“太岁在阏逢摄提格刊于武昌”,不确。卷首刊有著者照片以及8卷本所刊之顾云《序》、陈衍《叙》。前8卷录诗与8卷本相同。卷9至卷13增收1915年至1936年之诗。总数当在千首以上。卷末附录《名流诗话》10多则,皆有关郑诗的评论文字。如苍虹曰:“海藏晚遇既异,可言者多,诗中大有事在,故精悍之气不逊于前也”。灵贶曰:“读《海藏楼诗》日久,如饮沆瀣,时有清景置人胸膈间,触处便与神会”。另有10卷本《海藏楼诗》,未见,当刊于8卷本和13卷本之间。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0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