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黄钟
释义
黄钟

现代文学期刊。周刊、半月刊。1932年10月3日创刊于杭州。黄钟文学社编辑出版。实际主持人为陈大慈。1933年3月1日第21期起改为半月刊。1937年8月出版第11卷第2期后终刊。共出版112期。

该刊是提倡“民族主义文学”的主要刊物之一,创刊号首篇《献纳之辞》中宣称,“在当前的时代下,只有全民族的利益值得夺取,只有全民族的搏战值得参与,此外个人和阶级间的一切得失,都是细微渺小的争持”,“这是这个时代下一切从事文学者所应明白体认的一个原则”。文学作品占刊物的主要篇幅,体裁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作品以宣传民族精神为共同主题,在相当一部分作品中有明显的政治图解倾向,反映了刊物宣传民族主义的主旨。为了同一目的,还译载了一批宣扬希特勒、拿破仑等政治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刊物为争取读者,曾着意于一些知名作家,借他们的作品扩大影响。如郭沫若在日本的讲演《中日文化交流》,曾由刊物整理发表。还发表了郁达夫、钟敬文、许钦文、孙用等人的一些作品。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刊载过一些反映爱尔兰、波兰等弱小民族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斗争生活的文学作品。但随着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和民主人士压制的加强,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作品也减少了这方面的内容。该刊是30年代以“民族主义文学”为号召,与无产阶级左翼文学对立的主要杂志,有着较明显的政治倾向。主要撰稿人有白桦、陈大慈、开元、李朴园、刘延陵、陈心纯、紫绍武、杨镇华、林文野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7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9: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