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鲁举热 |
释义 | 阿鲁举热 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一个变异流传体。流传于金沙江南岸小凉山一带彝族民间。“阿鲁举热”是史诗主人公彝语名字的译音,汉意为“鹰的儿子阿龙”。“阿鲁举热”这一名字,有的译成“支呷洛”;有的译成“痴给阿鲁”、“结直阿鲁”、“支给阿鲁”;有的译成“支格阿龙”。史诗叙述的是,后羿式的英雄阿鲁举热是老鹰身上的三滴血滴在彝族姑娘卜莫乃日尼(有的译成浦莫列依或浦莫尼依)身上(有说发辫上、裙上、腿上等等)而受孕并于龙日生、由老鹰哺养大的。阿鲁举热长大以后,告别老鹰,去寻找自己的母亲。母亲没有找到,自己却沦为“日姆”(头人)的“娃子”(奴隶),为日姆“背了三年石头”,“盖了三座高楼”、干了“三年三年又三年”,日姆仍不把母亲的下落告诉阿鲁举热。金丝鸟同情阿鲁举热的遭遇,日姆知道了,向阿鲁举热追问金丝鸟的来历,阿鲁举热顺口说是“用九十九拃长的头发扣来”的,日姆又硬逼着阿鲁举热要这九十九拃长的头发。在寻找九十九拃长发的途中,阿鲁举热遇到了一位好心的汉族大哥,汉族大哥准备杀鹅招待他,他谢绝了。这只免于死难的白鹅感谢阿鲁举热的救命之恩,从身上抖下一根鹅毛(神箭),又帮助他找到了九十九拃长的头发。阿鲁举热砍来岩桑做弓弩,用九十九拃长的头发做弓弦,用鹅毛当利箭,把天上多余的太阳和月亮射了下来,又治服了蛇蟒、大石蚌等等,后又治死了日姆,日姆家的田地房产全部归为阿鲁举热所有,日姆的两个女儿也成了他的妻子。日姆家有一匹长着9层翅膀的飞马,因为这两个妻子分别住在海子的两岸,阿鲁举热得骑着飞马往来于两岸之间。一天,阿鲁举热骑上飞马准备去寻找母亲,谁知一个妻子偷偷将飞马的翅膀剪去了三层,阿鲁举热跨越海子时,连人带马落进海子淹死了。彝族毕摩尚开亮唱诵,黑朝亮翻译,祁树森、李世忠、毛中祥记录、整理的这部史诗,初载《楚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1辑,后又先后载《金沙江文艺》1979年3、4期合刊和《山茶》1981年第3期;1987年2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卢占雄收集整理的彝文版《支呷阿鲁》。 梁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90-339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