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汤右曾
释义
汤右曾1656—1722

清代诗人。字西厓。仁和(浙江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曾主持贵州乡试。后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六十年以事罢侍郎职,仍留掌院学士衔。第二年去世。汤右曾少工诗,后成为王士禛的得意弟子。其诗风也与王士禛相近,“清远鲜润”(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富于神韵风致。尤以写景之作见长,如《相见坡》、《放舟至下钟山》、《桃源山》、《荆州》、《磁州道中》等都是佳作。他善于锤炼警句,如:“地接长城险,天浮渤海宽。”(《山海关》)“一蹬自穿云气入,万峰争送雨声来。”(《登岘山亭至甘泉寺》)“出塞始知山远大,入秋弥觉海澄清。”(《中秋宁远道中》)均温雅而整炼。后世论者称浙中诗派,前期推朱彝尊为首,后期推汤右曾为首。实际上,汤右曾的成就并不及朱彝尊。著有《怀清堂集》20卷。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0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