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 |
释义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 现代记叙抒情散文。朱自清作。初刊于1924年1月《东方杂志》第21卷第2号,收入1928年10月开明书店《背影》初版本。在1923年8月的一个夜晚,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用同样题目各写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里,朱自清写出他“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他的眼前闪烁着灯影、月色和水光,他的耳际飘荡着桨声、歌音和乐调,这一切在游程中又不断地变幻着,构成朦胧的、模糊的、渺茫的梦一般的意境。他的心头也是复杂的,他带着历史的景象领略着秦淮夜泛的风光,因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润泽一下久已枯涩的心,可道德律压倒了他听歌的盼望,对三次袭来的载着歌妓的船中人希望他点歌的要求,因有所顾忌而拒绝了,可这引起了他的不安与不足之感,继又懊悔而怅惘了,终于梦醒,心里充满着幻灭的情思。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着演变着成为浑然的一体,创造了似画如诗的完美意境。作品以桨声、灯影、月色、水光、歌声等所引起的观感为内容,按着夜泛的时空顺序,写出多彩多姿的景象,从下船处经利涉桥,东关头,然后过大中桥到这个秦淮河繁华的极点,最后在依人素月的光照下顺着归程,温寻繁华的余味,情景都刻划得逼真而细腻,这是作者缜密观察、深入品味,穿透表面而表现其中新鲜的东西的结果。文中所写的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人性与道德律的冲突,一定程度地体现了“五四”时期思想解放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执着的态度与幻灭的情思。这篇散文以真挚的感情和缜密的笔致,成为人们传诵的名篇。 俞元桂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3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