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蔡东藩 |
释义 | 蔡东藩1877—1945 近现代小说家。名郕,字椿寿,号东藩,别署东帆、东。浙江萧山人。20岁以前成诸生。清末以优贡生朝考入选,分发江西以知县候补。不久即因厌恶官场腐败,称病归里。宣统三年(1911)春宦游福建,逾月即归。同年夏至上海,与山阴(绍兴)友人邵希雍(伯棠)邂逅相遇。邵曾为上海会文堂书局编写《高等小学论说文范》,因荐蔡为该书局编写《中等新论说文范》,并于当年冬出版。约1912年初,邵氏去世,会文堂书局又请蔡修订其《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于当年秋完成。大约从1915年或1916年初,会文堂书局复请蔡东藩撰写中国历史小说系列丛书。至1926年为止,历十年之功,陆续写成了11部,随写随以石印单行本刊布。这11部历史小说,按其成稿时间顺序是:《清史通俗演义》100回(1916年7月)、《元史通俗演义》60回(1920年1月)、《明史通俗演义》100回(1920年9月)、《民国通俗演义》120回(1921年1月)、《宋史通俗演义》100回(1922年1月)、《唐史通俗演义》100回(1922年9月)、《五代史通俗演义》60回(1923年3月)、《南北史通俗演义》100回(1924年1月)、《两晋通俗演义》100回(1924年9月)、《前汉通俗演义》100回(1925年冬)、《后汉通俗演义》100回(1926年9月)。至1935年5月,会文堂书局又将许廑父续写的《民国通俗演义》40回加入,并改为铅印本,总其书名曰《历朝通俗演义》。该丛书不计许廑父所作,即达1040回,570万言。其内容则从秦始皇写到1920年,共写了我国2166年的历史。在个人独力完成的历史小说中,该丛书规模之宏伟,内容之系统完整,迄今为止无人可及。且作者写作态度之严谨,可与历史学家相比,不仅题材多有史实根据,甚至采用夹注、夹批、回批的方式,旁征博引,详加考证。因此该丛书实融文学与历史于一体,是章回体的历史教科书。无怪其一版再版,备受欢迎,甚至被有的学校采用为历史课参考教材。 1923年秋,蔡东藩的故乡临浦镇开办了一所中学,蔡东藩在写作之余,兼任该校历史教员。但不足一年,该校即告停办。1927年,又曾担任临浦镇小学语文教师。抗日战争期间,临浦镇沦陷,蔡东藩以60余岁的老人而背井离乡,八方避难,吃尽颠沛流离之苦。终于在抗战胜利的前夕,即1945年3月5日病逝,终年69岁。蔡东藩亦工诗,可惜诗作未见行世。又精医学和文字学,有著作传世。此外还著有《西太后演义》一书。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3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