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桂林文艺界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
释义
桂林文艺界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

现代文学现象。为了对抗战以来的历史剧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桂林文艺界在田汉邀集下,于1942年7月14日召开了历史剧问题座谈会。田汉指出:历史剧可以粉碎敌人伪装历史的阴谋,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借镜”,因而“在今日实有其特别的战斗性”。胡风认为好的历史剧,应当“一、看出历史的真实;二、看出其与今日历史发展的联系”,而前者更是“基本点”。围绕着“历史的真实”问题,与会者进行了讨论。茅盾认为,它不一定是历史的事实,因为“中国历史”的“真实性原是不太可靠的”。欧阳予倩认为,历史剧“主要的在抓当时的情绪和问题的中心,至于细节不妨出入”。宋云彬认为,追求历史真实性“不在于繁琐的考证穿凿而在于把握要点”。蔡楚生认为,剧作家对“历史人物的性格,及当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应有“较明确的全面的认识”,才能“如实地重现古代社会”。对历史人物的处理问题,田汉认为“容许有不同的解释,不过大节上应该差不多”,否则“褒贬”“没有力量”。茅盾也提出,应有“一致的、至少是差不多的标准”。对于历史的翻案文章,安娥认为不妨大做,因为“中国历史百分之八十是假的”。胡风则认为,象曹操那样“当翻的则翻”,但如替秦桧翻案,却“大可不必”。座谈会还涉及到历史剧的语言与服装,历史题材电影、旧剧改革等问题。座谈记录发表于《戏剧春秋》第2卷第4期“历史剧问题特辑”上。同期还发表了柳亚子、荃麟、周钢鸣和安娥讨论历史剧问题的文章。这次讨论,对于抗战时期方兴未艾的历史剧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关鑫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7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3: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