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胭脂
释义
胭脂

清初文言短篇小说。蒲松龄作。见于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卷10。这是一篇公案小说,取材于明清时期社会上流传的公案故事(见黄瑜《双槐岁抄》卷4“陈御史断狱”条)。有一兽医的女儿叫胭脂,一次与邻居王氏闲谈时,看见同村秀才鄂秋隼经过,心生爱慕之情。王氏见状,趁机戏弄胭脂,谎称愿为两人牵线。此后王氏将此情告诉了与她私通的文士宿介,宿介冒充鄂秀才夜入胭脂家,强迫胭脂与自己私通。胭脂奋力反抗,宿不敢勉强,便拿去了胭脂一只绣鞋。宿再度来到王家时,仓促中失落了绣鞋,恰好被前来挑诱王氏的无赖毛大拾到,毛又偷听到了宿与王的谈话,便暗起恶心,翻墙闯入胭脂家。胭脂父亲发现,持刀追赶,毛来不及逃遁,翻身杀死其父,然后越墙逃走。胭脂母亲拾到毛落下的绣鞋,逼女儿交待,胭脂指定鄂秀才所为。其母告于官府,拘捕鄂生,鄂经不住重刑,自认作案。审定之后,一直上报济南府,太守吴南岱怀疑有误,重新审问,牵出王氏,经盘诘,又供出宿介,太守遂定宿为凶手。宿不服,告于学使施闰章(愚山),施重审王氏,又引出毛大,反复责询,终使毛认罪伏诛。作品通过曲折复杂的案情审理过程,暴露了当政者的昏聩与专断,在篇末的“异史氏曰”中,作者指出:“世之居民上者,棋局消日,紬被放衙,下情民艰,更不肯一劳方寸。至鼓动衙开,巍然高坐,彼晓之者直以桎梏静之,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把作品的现实意义揭示得十分清楚。本篇曾被改编为评话、地方戏等多种文艺形式。

王小舒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3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