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释义
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当代文艺运动史上一次重大的批判运动。其源头可以追溯到40年代中期重庆革命文艺界关于文艺创作中“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与“非政治的倾向”问题的论争,1948年香港革命文艺界关于文艺创作与主观问题的论争,以及1949年7月茅盾在中华全国第1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国统区文艺工作的报告中对胡风文艺思想的不指名的批评与否定。而作为自上而下、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全面系统的批判运动,则是发生在新中国诞生之后的事。

1949年11月,何其芳在其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的“序”里,进一步将胡风文艺思想归结为是一个“抗拒”毛泽东文艺方向的问题。次年3月,周扬在给京津文艺干部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以胡风为首、包括阿垅在内的一伙人实际上是一个“危害性等于社会民主党”的“小集团”。为了彻底清算这个“小集团”的文艺思想和理论主张,根据文艺界领导的授意,中国文联机关报《文艺报》于1952年3月,以召开读者座谈会之名,向与会者散发了没有出版社和出版日期,也没有任何署名的小册子《胡风文艺思想研究资料》,并在同月出版的《文艺报通讯员内部通讯》第15和第16号上发表了两位通讯员控诉胡风对青年的毒害,要求对胡风文艺思想进行批判的来信。1952年6月8日,《人民日报》加“编者按”全文转载了5月25日《长江日报》发表的舒芜的《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编者按认为,“以胡风为首”的“小集团”所主张与坚持的“是一种实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9月6日开始召开了由文艺界领导主持的“帮助”胡风认识自己问题之所在的小范围的座谈会。9月25日,《文艺报》第18号加“编者按”发表了舒芜应袁水拍主持的《人民日报》文艺组之约,根据文艺界领导意图作了反复修改,原计划发在《人民日报》,因文章太长才改在《文艺报》发表的《致路翎的公开信》。按语宣布以胡风为首的小集团是一个“在基本路线上”“和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毛泽东文艺方向背道而驰的”“小集团”。文艺界领导主持的“帮助”胡风认识自己问题之所在的座谈会历时4个月,共开了4次。12月16日,在最后一次会议上,周扬所做的结论是:胡风在文艺理论上推行的是一条反党的路线。1953年1月30日,《文艺报》第2号发表了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2月15日,《文艺报》第3号发表了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人民日报》和《解放日报》、《天津日报》等相继加编者按全文转载了林默涵的文章。胡风不服。1954年3月至7月,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见“胡风对文艺问题的意见”条)。

胡风的《报告》被批转给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1954年12月8日,周扬在中国文联与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我们必须战斗》的报告,于检查文艺界领导在《红楼梦研究》问题上的错误的同时,强调指出胡风的立场观点与党的严重分歧,发出了彻底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号召。12月10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周扬的报告。1955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对胡风在文联和作协主席团扩大联席会议上的发言的意见》。12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决定公开发表胡风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第2和第4两部分,供讨论之用。14日晚,胡风面见周扬,提出希望不要公开发表他给党中央的《报告》;如果一定要发,希望同时附发他的《我的声明》。15日,周扬在给毛泽东的请示信中复述了他与胡风谈话的大致内容,认为胡风要求附发他的《声明》的目的,“是想藉此来在读者群众中造成一个他已承认错误的印象,可缓和与麻痹群众的情绪,模糊他们的认识,抵制他们的批评。”并随信附去了胡风的《我的声明》。同日,毛泽东在周杨的信上作了如下批示:“(一)这样的声明不能登载;(二)应对胡风的资产阶级唯心论、反党反人民的文艺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不要让他逃到小资产阶级观点里躲藏起来。”1月30日,《文艺报》第1、2号合刊附发了《胡风对文艺问题的意见》(即胡风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第2和第4两部分)的小册子,其中附录了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与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这期《文艺报》发表了姚文元等人批判胡风的5篇文章。2月16日,《中国青年》(第4期)发表了舒芜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袁水拍的《从胡风的创作看他的理论的破产》。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茅盾的《必须彻底地全面地展开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邵荃麟的《胡风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的《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15日,《文艺报》(第7号)发表了张光年的《论胡风的“精神奴役的创伤”》;30日,《文艺报》(第8号)发表了杨献珍的《从哲学的根本问题看胡风小集团的思想实质》。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孙定国的《胡风文艺思想的反动世界观基础》。从1955年1月到5月 12日,仅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的署名的批判文章就有400-500篇之多。批判者认为:胡风“反马克思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的要害共有6条:“反对作家掌握共产主义世界观;反对作家和工农兵相结合;反对作家进行思想改造;反对在文艺中运用民族形式;反对文艺为当前的政治服务;最后,建议解散文艺界统一组织,实际是取消党的领导。”(郭沫若:《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

1955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公布了根据舒芜交出的私人信件摘编而成、由毛泽东亲自加按语的《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从此变成了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声讨。

1955年当年,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胡风文艺思想批判论文汇集》1-6集,收文81篇;另外还编辑出版了《胡风集团反革命“作品”批判》,收文27篇;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编辑的《胡风文艺思想批判》,收文28篇,书后附有《批判胡风文艺思想作品索引》;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风反革命理论活动的过去与现在》(曾彦修著)。

中共11届3中全会以后,胡风的政治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关于胡风文艺思想与理论问题,中共中央也已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作为学术问题,由文艺、学术界自行讨论解决。

陈全荣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174-417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