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
释义 |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古典戏曲论著丛刊。共分10集(即10册)。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59年7月初版,1980年7月再版。这部丛刊共辑录了唐、宋、元、明、清时期比较重要的戏曲论著48种。编辑这些论著时,编者都是以该著作较早的、较完善的刻本或一般通行的版本为底本,又参照其他不同版本,认真做了校点。编者做到了尽量保存原著的本来面貌,对不同版本的字句岐异之处,附有校勘记,以供读者参考。编者又对每一种论著都写有提要说明,扼要介绍了该著作的内容大略,作者生平,不同版本的特点及其参考价值。 这部总集可以说基本上包括了中国自唐至清1000多年以来比较重要的戏曲理论专著。48种专著涉及到中国古典戏曲的编剧、制曲、歌唱、表演,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作家和演员的生平、轶闻等等方面的理论和史料。各种专著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总括起来,就反映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总貌,反映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脉络,反映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成就。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可以明显地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48种专著就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戏曲特点和成就做了理论性的阐述和总结。如徐渭的《南词叙录》就是一部有关南戏的代表性论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钟嗣成的《录鬼簿》、夏伯和的《青楼集》则是在元杂剧繁荣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元杂剧的成就所做的论述。至于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李渔的《闲情偶寄》则是在明、清传奇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理论著述。特别是王骥德的《曲律》和李渔的《闲情偶寄》则是中国戏曲理论史上两部系统性最强的论著。当花部乱弹兴起之后,相应的又出现了焦循的《花部农谭》。戏曲理论是戏曲实践的总结,反过来,戏曲理论又指导着戏曲实践。1000多年来这些戏曲论述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剧种的戏曲发展都曾发生过不小的影响。直到今天,这些论著仍不失其指导意义。虽然这些论著笔法不同,成就各异,有些理论性、系统性较强,有些不过只是杂谈琐记,但其中总有精辟的见解可以醒人耳目。 门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3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