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岳飞2 |
释义 | 岳飞2 清代长篇小说《说岳全传》(钱彩著)中人物。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拜周侗为师学文习武,与王贵、汤怀、张显、牛皋等结义,在武场为夺状元枪挑小梁王。此后在家清贫自守,曾拒绝洞庭湖杨幺的聘请。为此母亲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4字加以勉励。康王赵构南渡即位后,岳飞受诏抗金。后在牛头山大败金兵,解宋高宗被困之危。又曾率兵镇压洞庭湖杨幺起事。岳飞善于用兵,武艺超群,待兵如子,与众将情同手足,深为军民所拥戴。最后追击金兵北渡黄河,正拟率师直捣黄龙府,胜利在望时,忽接诏命班师,遂回驻朱仙镇。一日内竞连接12道金牌,被召回,明知奸臣暗害,前途莫测,却拒听军民劝阻,只身回京,终于被奸臣秦桧杀害在风波亭上。岳飞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事见《宋史·岳飞传》。元代孔文卿的杂剧《东窗事犯》、明代传奇《精忠记》、冯梦龙的传奇《精忠旗》、戏曲传统剧目《岳母刺字》以及许多戏曲、曲艺作品,均演叙岳飞的故事。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岳飞这一形象既有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志士的一面,又有以愚忠来维系封建皇统的不足取法的一面。岳飞冤狱平反后,他的第3个儿子岳霖及岳霖之子岳珂着手编定有关岳飞的史料《金陀粹编》,而岳飞的愚忠在那时就一再受到渲染与突出。从那时起,岳飞这一形象就具有两重性。但历代群众肯定与效法的,是其舍身为国、抗击侵略的主流。 吴圣昔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78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