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释义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现代文学活动。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口成立。该会于1937年底由阳翰笙、老舍、胡风、茅盾、楼适夷、冯乃超、王平陵、陈西滢等97位作家,经过数月筹备宣布联合发起,筹备过程中得到全国文艺界人士的广泛支持。成立大会在汉口总商会大礼堂隆重举行,到会者达500余人。大会总主席邵力子致词说,希望全国文艺界“能真诚团结起来,在抗战的总目标之下共同努力”。日本反侵略作家鹿地亘登台演说(胡风翻译),祝贺中国文艺作家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实现大联合,呼吁两国“人民及反侵略文化人,携起手来“,为“打倒日本军事的法西斯”而奋斗。周恩来发言指出,文艺界的空前团结,“象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可以凝固的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郭沫若代表全国文艺家表达了“要牺牲一己自由求民族之自由,牺牲一己生命求民族之生命”的决心。成立大会选出老舍、郭沫若、茅盾、丁玲、邵力子、冯玉祥、田汉、郁达夫、巴金、王平陵、蓬子、张道藩等45人为理事,周扬等15人为候补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等人为名誉理事。4月1日,重庆《文艺月刊》第9期发表了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告全世界的文艺家书》、《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其中《简章》确定了协会的宗旨,是“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并保障作家的权益”。为祝贺“文协”的成立,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社论,并出版了“大会特刊”。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它对领导全国文艺界的抗日斗争、发展抗战时期的文艺创作,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97-79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