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严辰 |
释义 | 严辰1914— 当代诗人。江苏省武进县人。出生于小商之家。少年时代读书之余还帮母亲采桑养蚕。1927年秋考入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学校学习,受到进步教师、“南社”社员毛啸岑先生的思想薰陶,开始阅读郭沫若、蒋光慈等人的作品和《拓荒者》、《现代小说》、《大众文艺》、《南国》等革命刊物。师范毕业后,他先到苏州一所小学教书,不久到处飘泊,随后回到家乡雪堰桥完小任教。在那里,他结识了热爱进步文艺的女教师逯斐。1933年赴上海求学,经毛啸岑介绍,考进私立正风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做插班生。他一面读书,一面在《申报》、《现代》、《人世间》、《诗歌月报》上发表了《老妇人》等诗作,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感情。1935年毕业后到一家小书店工作。不久回到乡下教书。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时,他在《中流》上发表沉痛悼念的诗章。抗战爆发后,他颠沛流离,两次流亡武汉,与失散的爱人逯斐重逢。他们几经曲折,先后到达重庆,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冬,经诗人光未然介绍,他和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徐冰取得联系,旋即投奔革命根据地。在宝鸡,与艾青、罗烽、张仃等相遇,一路同行,于1941年春到达延安。这时期,他发表充满战斗精神的组诗《唱给延河》等一系列佳作。他转到“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1942年他参加了延文艺座谈会。1945年到冀中华北大学文学系任教。1946年至1947年间,他参加了河北桑干河与石家庄附近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9年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城。他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艺界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分工编辑会刊《文艺报》,与茅盾、胡风同任编委,实际负责具体工作。文代会后,他参与筹备《人民文学》杂志的工作。1951年随抗美援朝慰问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到大连集中创作,写成诗集《战斗的旗》。后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主任。1953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再次访问朝鲜。1955年他出任《新观察》杂志双主编之一。1956年冬,他和靳以、戈壁舟等人一起访问苏联。1957年他和妻子逯斐离开北京去黑龙江深入生活,一直下到高寒禁区黑河,到白雪覆盖的原始森林和迷人的大草原。边疆生活8年,他创作了7部诗集。1960年他出访波兰。在黑龙江省工作期间,他曾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北方文学》主编。1978年他调回北京,任《诗刊》主编。离体后任《诗刊》顾问。已出版的诗集有《唱给延河》、《战斗的旗》、《晨晨集》、《最好的玫瑰》、《同一片云彩下》、《红岸》、《繁星集》、《青青的林子》、《红霞集》、《山丹集》、《春满天涯》、《严辰诗选》、《玫瑰与石竹》;报告文学集有《光荣的岗位》和《时代新人》(均与逯斐合作)。 傅信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3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