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创造社与茅盾的论争
释义
创造社与茅盾的论争

现代文学论争。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创造社与茅盾之间展开了一场论争。1928年5月,麦克昂(郭沫若)在《桌子的跳午舞》一文中,提出“一般的文学家大多数是反革命派”,对包括鲁迅、茅盾等在内的新文学作家予以否定。同年10月,茅盾发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认为“中国革命的前途还不能全然抛开小资产阶级”,而新文艺却“忘记了描写它的天然的读者对象”小资产阶级,并且“走入了‘标语口号文学’的绝路”,为那些并不反对革命文学的人们“所叹息摇头”。12月,克兴发表《小资产阶级文艺理论之谬误》一文,指责茅盾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创造一个新的‘标语口号文学’来咒诅革命文艺”。认为茅盾提出的重视文艺特点的意见是“资产阶级所给与于文艺的本质”。批评茅盾《幻灭》、《动摇》和《追求》“很明显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艺术至上主义”,“使一般小资产阶级迷离彷徨”,效果是“反动的”。1929年1月,李初梨发表《对于所谓“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底抬头,普罗列塔利亚文学应该怎样防卫自己》一文,认为茅盾主张“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而这正是革命文学的“直接的斗争对象”。同年5月,茅盾发表《读〈倪焕之〉》一文,坚持“应该以小资产阶级生活为描写的对象”的观点,认为这不过与一个作者“应该拣自己最熟习的事来描写”的说法同义,根本不是什么“要创造小资产阶级文艺”,指责对方不仔细读他的作品却“无的放矢地大骂”的错误态度,批评创造社和太阳社互争“革命文学”的“发见权”的“无聊”言行。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3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