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
释义
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

现代评论文。巴人作。刊载于《文艺阵地》1939年9月1日第3卷第10期。作者认为历史虽有反复,但没有飞越。中国的文学遗产中有很多优秀作品,不应全部抛弃,而新的作家却鄙视它们。鲁迅在“五四”初期反对青年读古书,那是因为一种新文化刚产生的时候,如果过分亲近旧文化,就会妨碍自身生长。而鲁迅的成就却是保存了中国文学的最好传统,并贯彻了西洋文学的优秀精神。作者认为新文学发展到今天,却在向“全盘西化”突进,因而同大众隔离。所以建立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文艺十分必要。文章认为,气派是指民族特性,作风是指民族情调,一为内容,一为形式。但无民族的情调,不能表现民族的特色;没有民族的特色,也无以表现民族的情调。作家除必要的思想修养外,要创造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作品,就绝对必要学习旧文化和参加实际运动。要理解民众,并引导他们走向革命之路,以建立“现实主义的大众文学”。这是抗战前期关于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的主要文章之一。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1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