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激流三部曲
释义
激流三部曲

现代长篇小说。巴金著。由《家》、《春》、《秋》3部长篇小说组成,共计一百余万字。分别写于1931年、1938年和1940年。《家》初以《激流》为题,连载于1931年4月18日至1932年5月22日上海《时报》,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5月初版时改书名为《家》,收《〈激流〉总序》(代序)及《后记》各1篇;1935年6月第5版,增加《题记》1篇;1938年1月第10版,增加《关于〈家〉——十版改订本代序》1篇;195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新1版,改写《后记》,增加《前记》1篇;1977年11月第15次印刷,增加《重印后记》1篇。《春》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3月初版,收《序》1篇;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6月新1版,列为“文学丛书”,增加《前记》1篇。《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4月初版,收《序》1篇;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6月新1版,列为“文学丛书”,增加《前记》1篇。三部曲分别收入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巴金文集》第4至第6卷。

1928年巴金在法国读了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的20部系列小说后,受到启发,就酝酿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若干本连续性长篇小说。这个愿望直到1931年受《时报》之约,动手撰写连载小说时才得以实现。他自述要通过这个小说,抨击封建旧家庭的黑暗,“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要唤醒沉睡的灵魂,“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家〉十版代序》)。他在作为《〈激流〉总序》的《引言》里宣称:“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一幅封建旧家庭的黑暗、腐朽和走向没落的图画,同时也是一股奔腾飞扬的生活激流。为此,把小说的第1部题为《激流》,并以《激流三部曲》为全书题名。巴金曾经谈过创作这部小说的思想根底:“倘使我没有在封建大家庭里生活过十九年,不曾身受过旧社会中的种种痛苦,不曾目睹人吃人的惨剧,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对真诚、纯洁的男女青年并无热爱,那么就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谈《春》)《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创作历程的第一个十年所达到的艺术高峰,直接取材于巴金出生的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故事的发生和展开放在20年代初期的成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地再现一个封建大家庭衰落史的长篇巨著。《激流》第一部《家》从对高家长房觉字辈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描写入手,揭开了这个家庭悲欢离合的序幕。三兄弟各自的恋爱婚姻经历构成为第一部的基本情节线索,作品以鸣凤投湖、梅表妹早夭、瑞珏惨死等事件控诉了封建压迫的残酷和礼教吃人的罪恶,而以高太爷的幻灭和死、觉民抗婚、觉慧离家出走宣告了这个家庭封建秩序的初步瓦解。在《春》中,封建势力的日益瓦解和青年一代的成长与叛逆得到进一步的表现,觉民成为反抗旧家庭的中坚人物,淑英的命运和惠的命运形成贯穿《春》的对比性线索:惠被迫出家抑郁而死;淑英挣脱包办婚姻,勇敢出走。通过淑英的形象,作者肯定了青年一代自己解放自己的力量和勇气。《秋》是三部曲的终篇,描绘了高家终于走向破落的结局,昭示了旧世界古堡的崩塌。在《激流三部曲》中,觉新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形象,他奉行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不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苦难和凄惨,而且也决定了他作为封建没落文化和制度的陪葬品的悲剧性命运。《激流三部曲》是一部封建家庭的衰败史,同时是反封建的一代新人的成长史。《激流三部曲》思想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基本奠定了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张新颖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51-635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3: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