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吕不韦
释义
吕不韦?—前235

战国末年散文家、政治家、杂家代表人物。卫国濮阳(今属河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贾,在赵都邯郸遇见作人质的秦公子子楚,他以为奇货可居,因而参与政治投机。他入秦活动,得秦王宠幸的华阳夫人支持,立子楚为太子。子楚即位为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封文信侯,食邑10万户。庄襄王死后,嬴政(即秦始皇)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执掌政权。他“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史记·吕不韦列传》)。秦始皇亲政后,他因嫪毒政变牵连,被秦始皇免去职务。后来因恐秦始皇深究,饮鸩而死。

战国诸侯多辩士,吕不韦命门客人人著所闻,编写《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全书20卷,160篇,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出处同上)。内容比较广泛,政治思想综合各家学说,而以儒、道为主,并保存大量历史资料、寓言故事。《汉书·艺文志》把《吕氏春秋》列入杂家类,是杂家的代表作品。

其中的《察今》、《察传》、《决胜》、《上农》等都是古代散文名篇。其文篇幅简短,每每先有立论,然后举例论述,事实充分,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逻辑性和说服力均很强。如《察今》(《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性,指出“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说明古今时世不同,制订法律,应察明当今形势,不应该死守成法。接着举出“荆人袭送”、“刻舟求剑”和“引婴投江”的故事,生动地说明道理。《吕氏春秋》代表当时学术水平的高度,在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毛军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6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