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方杂志 |
释义 | 东方杂志 近现代综合性杂志。初为月刊,自第17卷(1920年)起改为半月刊。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五日(1904年3月11日)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兼印行。1932年2月因“一二八”事变而停刊,至同年10月复刊。1937年8月因抗日战争而停刊,至1938年1月迁往长沙复刊,同年11月又迁往香港继续出版。1941年12月因太平洋战争而停刊,至1943年3月迁往重庆复刊,1947年1月又迁回上海继续出版。至1948年12月终刊。总计出版44卷828期。 该刊是中国近现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期刊。它以选登其他报刊文章为主,自组稿件为辅,因此又是中国较早的 一种选刊。其栏目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但内容始终 一贯,凡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思想、文化、时事等各个领域皆兼收并蓄。文学在该刊占有相当比重,其中以翻译小说为主,兼收创作小说、散文、诗、词、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和文学史料,不乏著名作家和著名作品。翻译小说如吴梼所译俄国戈厉机(高尔基)的《忧患余生》和日本广津柳浪的《美人烟草》、林纾所译英国伊门斯宾塞尔的《荒唐言》和俄国托尔斯泰的《罗刹因果录》、天游所译法国大仲马的《绛带记》以及佚名所译《天方夜潭》等;创作小说如孤桐(章士钊)的《绿波传》、何诹的《碎琴楼》、佚名的《空谷佳人》等;剧本如陆恩煦的《朝鲜李范晋殉国传奇》等;文学论著和史料如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蒋瑞藻的《小说考证》、陈衍的《石遗室诗话》及其《续编》、蕙风的《眉庐丛话》和《餐樱庑随笔》、佚名的《乾嘉诗坛点将录》、孙毓修的《读欧美名家小说札记》等。所刊诗词和散文的作者也多为名家,如严复、郑孝胥、陈三立、陈宝琛、梁鼎芬、吴曾祺、王寿昌、罗振玉、张之洞、李葭荣、易顺鼎、胡思敬、丁福保、沈曾植、诸宗元、陈衍、樊增祥、林纾、黄节、夏敬观、冒广生、王闿运、蒋智由、王蕴章、马其昶等,几乎将近代著名诗文家网罗殆尽。可见《东方杂志》尽管并非纯文学期刊,但在近代文学中不容忽视。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36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