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高山下的花环
释义
高山下的花环

当代中篇小说。李存葆著。初载《十月》1982年第6期。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中篇小说选》。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首届(1977—1982)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小说描写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普通连队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连长梁三喜来自革命老根据地沂蒙山区。他生活俭朴,抽的是黑烟末的旱烟袋,牙刷剩“八撮毛”也舍不得丢。他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一再因为新来的指导员不熟悉连队而推迟探亲终至放弃探亲,带领连队开往前线,光荣牺牲。他留下的几件遗物中有一张血染的欠债单,这同烈士对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恰好形成了撼人心魂的强烈对照。排长靳开来生性耿直豪爽,外号“大炮”,平时爱发牢骚。鉴于战友们濒临渴死的紧急情况,他冒着受处分的风险,自告奋勇,领着几个战士去割甘蔗救急,途中遇地雷阵亡。尽管他被提升为副连长,带领全连勇猛作战,战功卓著,可由于割甘蔗违反纪律却未被授予军功章。他那平凡、粗犷、质朴的性格中包含着对同志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战士“北京”机智灵活,熟读兵书,对事业充满热情和抱负。然而他自己手中的武器——“文革”时期出产的两发“臭弹”却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作者利用对梁三喜、靳开来、“北京”牺牲后的善后工作的描写,进一步将矛盾展开。人们发现,烈士“北京”的父亲,原来正是在前线坐镇指挥的赫赫有名的雷军长。军长一身正气,将唯一的独生子送到疆场。连长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家境十分困难,却无私地将3个儿子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三喜死后她遵照儿子遗愿,将政府拨给的抚恤金还了他生前欠下的债。指导员赵蒙生的母亲吴爽曾一度利用手中权势为儿子搞“曲线调动”,在烈士父母面前肮脏的灵魂被暴光,开始反省自己。

作者在现实军旅生活的尖锐矛盾中把握人物底蕴,在英雄素质和普通人感情之间凸现性格。小说的突破性成就“是决不迴避或者掩盖生活中的矛盾”,“以尊重客观实际和尊重生活真实的描写”,通过人物同丰富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生活场景。”(冯牧:《最瑰丽的和最宝贵的——谈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先后被改编为同名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电影放映后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故事片1等奖,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电视剧剧本载于《电视文艺》1983年第2期,由中央电视台摄制、播映,亦获得好评。

易晓丝,刘可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65-496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