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逢调 |
释义 | 重逢调 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碧江、泸水、贡山、福贡、维西等地傈僳族民间。这是一对情人重逢时相互倾诉的心曲:一对相爱甚深的傈僳族青年男女,因为男方拿不出几头牛的聘礼,不得不背井离乡,“白天在路上忍饥挨饿,夜晚在岩下餐风宿露”,到处去做苦工。他怀着挣得聘礼的迫切希望,忍受着“水牛鼻子上比我多一条铁链,我比水牛腰上多一块麻布片”这样当牛做马的非人生活,苦苦熬过了10年。而当他“用脑髓换来了聘礼,用脊骨油换来了贝珠”,回来准备与心爱的姑娘结婚时,姑娘早已被她的父母以5头黄牛为代价卖给了一个捕麝人了。在捕麝人家里,姑娘过的也是“眼泪和着玉米饭一起下咽,痛苦伴着时光永远过不完”。面对包办买卖婚姻,男主人公摆脱了精神的痛苦,毅然参加了民族英雄恒乍绷率领的起义队伍,勇敢地投入了为推翻这一黑暗制度的斗争。这首长达1360行的叙事长诗,是周忠枢于1954年和1956年两次深入傈僳族村寨记录下来,并于1961年翻译成汉文的。译文初载《民间文学》1962年第1期,后收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版《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 龙德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2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