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绎 |
释义 | 萧绎508—555 南朝梁文学家。即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第7子。天监十三年(514)7岁时封湘东王。初为会稽太守,入为侍中。成年后出为荆州刺史、江州刺史。侯景作乱,废简文帝,又废豫章王。萧绎依靠西魏和北齐,命王僧辩击败侯景,在江陵即皇帝位。在位3年。承圣三年(554),萧詧勾结西魏攻梁,萧绎被虏,为魏人所杀。史称萧绎聪敏俊朗,天才英发,博览群书,才辩敏捷,出言为论,下笔成章。他爱好文学,与当时才士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等人相交好,常常聚论典籍,著述辞章。所著《金楼子·立言篇》,提出文学作品需要具备文采、音律、感情等因素,在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文学创作以乐府诗居多,风格绮丽。萧绎著述颇丰。据《梁书·元帝纪》,他著有《孝德传》、《内典博要》等著作近20种共370多卷,多数已佚。《金楼子》有辑本6卷,收在《知不足斋丛书》中。另所著文集50卷,亦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梁元帝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29-523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