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邢昉 |
释义 | 邢昉1590—1653 明末清初诗人。字孟贞,字石湖。江南高淳(今属江苏)人。明诸生。少有诗名,因家近石臼湖,人称邢石臼。性格耿介,不慕荣利。一生贫困不堪。 他的生活状况接近百姓,对于民生疾苦有着切身的体验,因此,他写下了许多念乱伤离,反映黑暗现实的诗篇。如《广陵行》、《琵琶亭下作》、《白骨》、《避兵还舍率题壁间》,刻画出百姓死于战火、田园化为丘墟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惨景;《水次见饥人》描写出动乱中人民忍饥挨饿、朝不保夕的凄凉处境;《捉船行》揭露出清朝官吏随意抓人捉船运送清兵给船户造成的不幸。他以《田圃》、《闵雨》、《忧旱》为题一写再写的诗作也都逼真地再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他还写下了许多悼念民族志士、抒发亡国之痛的诗篇,如《哭吴次尾》、《哭麻孟璇》、《故宫燕》、《和祖心游城南访方正学先生词》等等。 邢昉的诗主要学习杜甫,同时吸收韦应物、柳宗元、孟郊、贾岛诸家之长,形成了一种凄恻悲壮、清逸古淡的独特风格。他最长于五言,五古如《九江城南楼晚眺》、《溪行屡经与亡友胡印度别处,兴哀赋此》,五律如《大胜关看落日》、《怀于皇》等都是足以体现其风格的佳作。邢昉的诗在当时即得到很高的评价,李敬、王士禛认为在明末清初的“布衣”诗人中,“当以石湖邢昉为第一”(见王士禛《渔洋诗话》和《池北偶谈》)。 著有《石臼诗前集》9卷、《后集》7卷。前集所收为明朝诗作,后集所收为入清以后诗作。今存康熙末年刻本。 叶君元,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90-179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