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郑澣
释义
郑澣776—839

唐代文学家。本名涵,因避唐文宗讳,改名澣。荥阳(今属河南)人。贞元十年(794)登进士第。因其父郑余庆谪官,累年不仕。后授官秘书省校书郎,迁洛阳尉,充集贤院修撰。改长安尉、集贤校理,转太常寺主簿。后迁太常博士,改右补阙。因在朝廷直言无讳,受到宪宗赏识,迁起居舍人、考功员外郎。又拜考功郎中。唐穆宗长庆中,为司封郎中、史馆修撰,累迁中书舍人。唐文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大和二年(828)迁礼部侍郎。后转兵部侍郎,改吏部,出为河南尹。又入为左丞,后拜刑部尚书,兼判左丞事。出为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检校户部尚书、兴元尹,兼御史大夫。开成四年(839)以户部尚书征召,诏下之日,卒于兴元,时年64岁。赠右仆射,谥号宣。《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经史要录》20卷、《郑浣集》30卷及与沈传师、宇文籍等人合撰《宪宗实录》40卷。《全唐诗》卷368存其诗5首、残句2;《全唐文》卷614存其文《敕修应圣公祠堂碑》1篇。

苏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7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