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古体诗
释义
古体诗

指与近体诗(即格律诗)相对而言的古典诗体。又称古诗、古风。它包括唐代近体诗形成以前,除骚体诗以外的一切诗歌,以及唐代以后历代诗人仿效这些诗歌形式而作的一切诗歌。古体诗没有格律限制,这是它区别于格律诗的重要标志。它一不拘于对仗。行文以浑朴自然为主,偶有对仗也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而且同一个字可以相对,不同平仄的字也可以相对。二不囿于声律。重自然音节,以清浊通流为上佳之境;而且押韵较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以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甚至数次换韵,韵脚则可平可仄。三不限于篇幅。篇幅长短,随意而定;而且每句字数也没有一定,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以杂用长短句。其中以五言和七言两体(简称“五古”、“七古”)最为常见,佳作也多。总而言之,正如清人吴乔所言:“古,谓不束于韵,不束于粘缀,不束于声病,不束于对偶。”(《围炉诗话》)古体诗在形式上恰与格律诗相对相反。一般说来,唐以前除骚体诗以外,只有古诗一体,所以诗人创作古体诗,均属无意为之,并无明确的讲究形式的意识(永明新体除外);而唐以后格律诗已定型,人们仿作古体诗,则显然已有明确的形式追求。

应该看到,唐以后,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格律诗的影响。唐代不少诗人,如王维、李颀、孟浩然等,古体诗作品中常常溶入了格律诗的句式,杂有律句、律联。最典型的是王勃的《滕王阁》,本是古体,但平仄粘对合律,对仗也工稳。高适《燕歌行》、王维《桃源行》、元稹《连昌宫词》等诗都属此类。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31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34:47